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丁浩川

更新时间:2013-01-31 11:53:00点击次数:37584次

丁浩川(1909~1961)完县(今顺平)东显阳村人。1923年在县高小毕业后,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保定特别支部书记,因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潮被校方开除。1929年至1932年在冀县、蠡县任小学教师,并进行革命宣传工作,他的很多学生参加了“高蠡暴动”。

1933年在北平(今北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因参加“左联”活动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后去山东临清从事民众教育工作,开始研究世界各国教育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先后发表了《苏联教育的实况》、《美国教育概况及最近趋势》和《印度教育概况》等译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武汉去搞宣传工作。后赴山西临汾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总队部任宣传部长,负责编辑机关报《战斗青年》,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宣传部编审科科长。负责编辑青委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救亡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大批青年参加革命和边区建设。

1940年后,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延安解放日报社通讯采访部部长等职。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曾到绥德师范学校、米脂中学考察工作。对延安所属各县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其间还担任《教育阵地》月刊编委,研究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问题。发表了《关于团结旧教师的几个思想问题》、《谈小学教师的前途》等文章,对团结教师、改革小学教育,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二部副主任和教育系主任。协助校长吴玉章、副校长范文澜、成仿吾等培训了大批革命青年。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党总支书记,并被选为北京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北京师范大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和各项建设打下了基础。还兼任教育系主任,并任《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等报刊的编委。1955年秋调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副院长,吉林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被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丁浩川在青年时期,掌握了英语、日语和世界语,在东北师大学成俄语。发表著作、文章100余篇。1961年9月7日逝世。东北师大派人整理其遗著,由周毓方编辑成《丁浩川教育文选》等,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辑:admin)
  • 上一篇:魏际昌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