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杨衒之

更新时间:2013-01-16 16:29:00点击次数:7216次

杨衒之(?~约550或559)杨或作羊。南北朝时期北平(今满城)人。曾在北魏做过奉朝请、期城(治今河南泌阳西北)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官职。北魏时,都城洛阳佛寺林立。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532~534),洛阳寺院毁于兵火,满目凄凉。

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衒之行役重过洛阳,感怀兴废,抚今思昔,不胜伤感。洛阳寺院的衰败集中反映了北魏的衰败,他怕后世人不知道这些史实,于是作《洛阳伽蓝记》。想通过佛寺的兴废来寄托对元魏王朝覆灭的哀悼,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公贵族耗费民脂民膏,“侵渔百姓”行为的谴责。伽蓝,语出梵文,意为佛寺。《洛阳伽蓝记》分为5卷,卷一城内,卷二城东,卷三城南,卷四城西,卷五城北。每卷以著名佛寺为纲目,兼及附近官府、宫殿、邸第、园林、塔像、桥柱等等。当时洛阳佛寺多达1000多所,不可遍写。全书共写了44个大寺,旁及附出小寺47个。叙事要言不烦,文笔简明清丽。每记一寺,一般先写建立年代,建立人,所在位置(在某门某方位),四邻,佛刹规模造型等;再由伽蓝旁及附近的官署、巷里、名胜乃至有关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习俗等,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行文,结构严密,犹如一位资深的向导带领游客观赏名胜古迹。

《洛阳伽蓝记》记述洛阳佛寺建筑园林,对洛阳城的建制,以及历史古迹多所描述,每记一寺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对于兴废变迁,距离方位,四傍依附,极为准确,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语言以散体为主,但骈偶倾向较《水经注》更为明显。在介绍佛寺建筑的同时,往往追述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北魏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荒淫的生活,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北魏后期洛阳城市建筑、佛教寺院、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洛阳伽蓝记》也被收入佛经。

 

(编辑:admin)
  • 上一篇:薛琡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