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三章 战火硝烟 后唐与契丹之战

更新时间:2020-01-01 21:31:13点击次数:2763次

契丹原是居住在蒙古高原的一个民族,到唐代开始归唐政府管辖,唐政府在设立松漠府对其进行管理。进入五代时期,契丹族建立辽国,他们不甘心长期居住在物产单调的高原,伺机南侵中原。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龙德元年(921年)十一月,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部南下,连下涿州、遂城、满城,过清苑、望都,直抵定州。

次年正月,契丹人在定州南部受到沙陀族人李存勖的阻击,战于沙河桥下,契丹兵大部被杀或被淹死,契丹主的儿子还做了俘虏,余部退守望都,李存勖军又大败之,一直追赶至易县。又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望于道。余部在耶律阿保机带领下,将抢掠的东西全部丢弃,狼狈逃回塞外。李存勖追至幽州而罢。

契丹人虽然失败,但第一次深入保定一带,让他们开了眼界。一年后,耶律阿保机趁李存勖正集中精力南攻后梁的当口,又偷偷向南奔来。经幽州,至易州,一直打到定州。遇李存勖阻击,未几交战,耶律阿保机就带着抢来的东西赶紧逃回塞外。

赶走了契丹人,又灭了后梁,李存勖害怕再有变故,便赶紧于923年四月宣布建立后唐,想以此绝了契丹南侵之念。然而契丹决心与沙陀人一争高低。924年正月,契丹发兵南下。三月攻下高碑店,八月下易县、定州。

926年,沙陀的李存勖和契丹的耶律阿保机这两个老对手先后去世。同年四月,李存勖的儿子李嗣渊即位,为后唐明宗。七月,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为契丹太宗。

928年四月,后唐定州义武节度使王都叛变。明宗遣王晏球讨之,王都见形势紧迫,向耶律德光求援。耶律德光闻讯,觉得将来进攻中原时可以利用王都,便于同年五月派兵5000往救,与后唐军战于曲阳东,兵败。七月,契丹又发骑兵7000到定州。两军战于唐河北,王都和契丹军又败退,后唐军围之,生擒契丹首领50余人,斩俘不可胜数,余兵北遁。次年二月,后唐军进定州城,王都及全家自焚。王都一死,耶律德光一时绝了南犯之念。

耶律德光经三年休养生息,元气恢复,南犯之念再起。恰在此时,后唐内部出现危机。933年十一月,李嗣渊死,其三子李从厚即位,为闵帝。闵帝即位后,李嗣渊养子李从珂反,废闵帝李从厚,即帝位,为末帝。

李嗣渊的女婿石敬瑭对李从珂夺帝位不服。936年五月,石敬瑭在晋阳叛乱。七月,石敬瑭向契丹写一封求救信,遣使求耶律德光相助,承诺事成之后石敬瑭以父礼侍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耶律德光闻讯大喜,立即答应赴援。九月,耶律德光亲率5万大军相助,大败后唐军队,末帝李从珂自焚而死,后唐亡。936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皇帝,都汴梁(今开封),史称后晋。石敬瑭如约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石敬瑭于942年六月去世,其侄子石重贵继位,为晋出帝。后因晋出帝在向契丹称不称臣问题上发生矛盾,双方关系破裂。耶律德光率兵10万攻后晋。后晋幽州以南诸城失守,被杀5万人,耶律德光继续向南推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遇阻回撤。回撤途中,耶律德光大开杀戒,对定州、泰州(今清苑)、易州沿途百姓进行屠杀和抢掠,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944年冬,耶律德光又深入河北中南部。第二年正月,契丹军经泰州奔定州,沿途百姓被杀掠无数。二月,晋出帝石贵重调诸道兵马,御驾亲征。三月夺回定州,继而夺回泰州,阳城(今保定西南)、满城,一路向北压来。

耶律德光见后晋军不断向北挺进,赶紧带8万余骑自古北口南下,决心拼一死战。后晋军闻讯,慌忙南撤,刚撤至阳城的白团卫村(今保定西南),被契丹兵追上团团围住。后晋军连忙安下营寨,插好鹿角,准备坚守。无奈当天晚上,东北风大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黎明时分,风势更甚。耶律德光命军士下马,拔掉鹿角,手持短兵,杀将过去。又命顺风放火,火烧晋营。这时后晋军不顾将帅阻止,主动出营反击。是时正值黑夜,契丹军措手不及,纷纷败退,丢掉马匹、铠甲、兵器无数。

946年八月,耶律德光又率军南下,攻涿州,扰定州,先败后胜。十二月,京都汴梁失陷,后晋亡。

战争结束了,中原城乡已是遍地胡骑。这时辽主耶律德光却宣布了一个政策:所有军队从此粮草不供,悉数自行筹措。让军队深入民间大肆抢掠,轮番搜刮,稍有不从,就地惨杀,保定一带受害最烈。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