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十章 “学生城”的由来 保定最早的官立中学——保定府官立中学堂

更新时间:2020-02-03 11:11:12点击次数:245713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保定知府朱经田以保定为省会所在地,私立、公立中学不少,但官立中学未便久缺,请求以保属十六州县房契加捐为经费办一所官立中学堂。三十二年(1906年)知府凌福彭再次请求,批准在城内城隍庙西子母宫旧址改建校舍。七月十三日,学校成立,定名为保定府官立中学堂,以知府凌福彭为总办。凌福彭离职,罗正钧继任。八月,招考中学部学生56人,为第一班。又招师范生48人,共有学生104人。

1912年,各省奉命停办高等学校,保定府官立中学堂以子母宫狭隘,呈请将西关灵雨寺高等学校址划归本校使用。8月,奉命接收高等学校校舍和教育设施,9月迁到高等学校址。19216月,又奉省令迁入北关外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及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旧址。

保定府官立中学堂设总办和监督。总办由知府担任,监督总揽校务,实为学校负责人。民国建元,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学堂改称直隶省立第六中学校。资料显示,学堂从1906年建校,到1912年民国建元,共招收8个班,招收学生406人;还有一个师范班,招学生48人。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班已经毕业,实际毕业人数101人;师范班毕业45人。

抗战以前,中国教育界名流学者多因战乱隐居保定,所以直隶省立六中师资力量雄厚。又因官办中学较私立中学待遇优厚,一些大学教授也在六中兼课。如齐燕铭,教高中语文,解放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张效直,河北大学历史教授,解放后曾任保定市副市长、河北省文史馆馆长;杨慎言,六中开创人之一,精通数理,擅长绘画;陈芝生,六中元老,保定三大书法家之一,等等。

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的成为革命家,如中共北方区组织委员、与李大钊一起慷慨就义的杨景山烈士,河北省政协主席尹哲等;有的成为科学家,如生物学家牛满江,科学院院士王之玺、谭锡畴等;有的成为学者,如中国现代考古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创始人苏秉琦,中国图书馆学系创始人、方志学家王重民等;有的成为作家艺术家,如北方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杂志》主编谷万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曹火星等。

保定府官立中学堂后来的名字是:直隶省立第六中学校、河北省立第六中学校、河北省立保定中学校、河北保定一中,这些学校都名播海内外。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