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保定年鉴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年鉴 > 2012卷保定年鉴 > 正文

农业

更新时间:2014-02-18 13:56:00点击次数:235765次

农业·综述综述

2011年,全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科学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遵循“三化同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94.6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614.7万吨,总产首次跨上120亿斤台阶,单产、总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00.01万亩,单产413公斤,总产247.67万吨;玉米种植面积698.87万亩,单产479公斤,总产334.73万吨;其它杂粮作物面积95.81万亩,总产32.3万吨(谷子面积16.73万亩,总产3.91万吨;豆类面积22.24万亩,总产4.1万吨;薯类面积52.07万亩,总产22.77万吨)。

全年播种瓜菜271.6万亩,总产1022.16万吨,其中蔬菜237.13万亩,总产912.31万吨;瓜类34.44万亩,总产109.85万吨。2011年全市以花生为主导的油料作物播种总面积109.01万亩,平均亩产254公斤,总产量27.66万吨。

全市新建沼气池5561户,全市沼气池保有量达到44.5万户,普及率达到20.2%。年产沼气1.34万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5.76亿元,受益人口177万。全市累计采集化验土壤样品13.9万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50万亩,出具施肥配方154个。实施小麦、蔬菜节水灌溉,全市440万亩小麦节水1.9亿立方米;设施蔬菜节水达到71万亩,节水0.9亿立方米。完成小麦秸秆还田579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6.6%。完成玉米秸秆还田60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6.6%。

全市肉类总产量71.42万吨,同比增长8.14%;禽蛋总产量40.72万吨,同比增长7.06%;鲜奶总产量74.45万吨,同比增长13.07%。生猪存栏421.78万头,同比增长3.16%;出栏710.07万头,同比增长8.01%。羊存栏231.05万头,同比增长0.81%;出栏246.60万只,同比增长6.08%。奶牛存栏23.80万头,同比增长4.01%;肉牛存栏18.18万头,同比下降2.26%,出栏30.75万头,同比增长6.02%。家禽存栏4312.03万只,同比增长4.96%,其中蛋鸡存栏3232.94万只,同比增长3.07%;肉鸡存栏684.16万只,同比增长7.39%,家禽出栏2272.02万只,同比增长3.84%。家禽出栏5877.48万只,同比增长15%。水产品总量5.4万吨,同比增长5.05%。

全市果品产量完成139.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产22.61万吨,增幅19.3%;新发展果树9.5万亩,占全年任务量的104.4%;树体改造23.33万亩,占全年任务量的116.7%;果品的贮藏、销售、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有果品加工企业246个,年加工消耗果品328460吨;有贮藏库114座,贮藏118330吨,气调库8座,贮藏30600吨;果品分级处理能力达到115260吨;实现年出口果品2.6万吨,创汇11500万元;全年林板加工业累计生产人造板44.4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8.3亿元。

全市依法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41户,较上年(1846户)增加495户,增长26.8%。涿州、高碑店两市被评为省级示范县,52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41家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13.8万亩,较上年70.5万亩增加43.3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2%,较上年增长4.1个百分点。全市建立和开展村级财富积累机制的村达到6234个,占总村数的100%,清理规范承包合同15747份;全市实行委托代理的乡(镇)数达到326个,其中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295个,涉及村数5678个。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65万千瓦。全年共组织25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赴河南开展跨区作业,异地作业面积达100万亩,为农民创收3000万元以上。“三夏”期间,全市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56万台(其中外地机具3000台),完成小麦机收588.22万亩,机收率达到98%;投入玉米铁茬播种机2.1万台,机播玉米55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0%;“三秋”期间,全市共投入机具20多万台套,机收玉米211.53万亩,机收率达到30.3%;机播579.55万亩,机播率达到96%。

全市新增或复审认定基地8个,新增或复审认证产品31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43个,认证农产品132个。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累计达到13家,产品18个。截至11月底,全市共检测农产品样品2983个,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100%,创历史新高。

全市共有216个建设项目纳入“111行动计划”,总投资18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9.3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3个。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被新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全市24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15%。201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5%,比上年增长4.5个百分点。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项目35个,项目引资额54亿元。

全市奶牛存栏23万头,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284个,奶牛进驻小区率达到100%。全市达到农业部标准“一村一品”专业村369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南市区南大园乡窑上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全市共吸引新民居建设投资21亿元,争取省级复垦资金、规范运作资金、环首都经济圈资金及奖补资金2495万元。310个2009年度和2010年度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进一步巩固提高,168个新认定的2011年度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进展顺利。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有明显形象进度的省级示范村有344个,其中77个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全市省级新民居示范村累计完成建筑面积1117万平方米,入住农户4万户,完成投资205.56亿元。

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市农业人口参合率为96.04%,12个县开展新农保试点;落实良种补贴资金1.88亿元,惠及326个乡镇,216万农户、886万种粮农民;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9688万元,共补贴各种农机具1.56万台(套),受益农户达6445户。

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5424个,顺利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完成农村公路改建里程726公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21%;新建改造农村线路772.96千米,新建改造变电站21座、新建增容10kV配电变压器1607台、解决低电压户46256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筹资5.2亿元用于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市本级竣工、19个县(市)投入使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完成年度任务,共投资30355万元解决了542个村、61.8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新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500家,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项目5个,改造信息化农家店600家。启动230个村的扶贫项目,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按照“十有”标准发展细胞工程示范户8400个。

(张振山)

 

农业·种植业种植业

 

【保定市农业局】保定市农业局是主管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农业产业政策;指导监督农业产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组织建设;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预测并发布农业各产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内设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农业处、科技教育处、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农机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8个职能处(室)、15个局属事业单位。

 

局长  党组副书记  吕先

调研员  党组副书记  王贺鹏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张凤洋  刘建民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陈殿恒

副局长  张来永   

调研员  刘洪勋

副调研员  董大壮  翁树文

 

【概况】2011年,全市农业系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五个农业”建设,做到“八个坚持”,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粮食总产614.7万吨,首次突破120亿斤,粮食生产连续实现9年增长,占全省1/5,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夏粮高产先进市”。全市油料总产27.18万吨。棉花总产3.3万吨。设施蔬菜面积较快增长,蔬菜产业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农机深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在全省农业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速和总量名列全省前茅。农民人均纯收入6656元,为近年增长最快一年。

 

【蔬菜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全市已建成规模200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区36个,多数园区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具备产地自检能力。农超对接全面推进,在京津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1.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28.3万亩,总产1022.2万吨,实现产值123.8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159起,查处违法农资14.7吨。全年新增或复审认定基地8个,新增或复审认证产品31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4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2个、绿色产品18个,蠡县麻山药、容城绿芦笋、望都辣椒被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3180个,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100%,创历史新高。

 

【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推广绿色防控和“一喷多效”技术,全市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面积达到4525万亩次,重大病虫害防治覆盖率达到98%以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率控制在了4.8%以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业投入力度加大】争取部、省级资金5.5亿元,较上年增长41.2%。其中落实良种补贴资金1.88亿元,惠及全市326个乡镇、216万农户;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9688万元,共补贴各种农机具1.56万台(套),受惠农户6445户。

 

【五大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市建立农业区域(综合)站137个,乡镇站7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农技推广新机制初步形成。重大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成国家、省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8个,在建4个。建立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595个,从业人员3822人,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病虫害防控能力得到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市新建农产品综合质检站4个,基本形成了以5个常规检测机构和县级速测为主,覆盖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检测体系,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全市发展进村服务站305个,市级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县级信息网络升级改造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开通后视频系统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市县两级全部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在全省市县执法队长考试考核中,取得总分第一名。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深化】县乡两级普遍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全市流转面积113.8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1.5%,较上年增长5.53个百分点。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普遍建立,农村“三资”管理逐步规范。全市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341户,较上年增长26.8%,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沼气覆盖率实现新突破】

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561户,沼气池保有量达到44.5万户,普及率达到20.2%,年产沼气1.34万立方米,年节能9.56万吨标煤,实现经济效益5.76亿元,受益人口177万。

 

【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2万亩,免费化验土样1.24万个。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312万亩,应用配方肥16.3万吨,节肥6.57万吨,总增效益3.6亿元。

 

【秸秆综合利用率创新高】推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压块、养畜、食用菌栽培、堆沤积肥等综合利用技术,2011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1124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年,全市共抽检小麦样品78个,玉米样品128个,对不合格种子采取扣留、转商等措施,严禁上市销售,确保了供种安全。全市共推广良种面积1261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农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市农研所培育的“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保谷18”获2011年保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稳产、优质绿豆新品种保942”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农业专家顾问组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和环节,17次组织专家进行田间考察,及时提出管理意见,通过报纸、电视、信息网络、手机短信、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宣传,指导农民搞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流程图”和“小麦春季管理明白纸”连续三次在《保定日报》刊发,这一做法,为全市小麦技术指导和夏粮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部、省领导的肯定。

(张志刚)

 

农业·农业机械农业机械

 

【概况】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9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7万千瓦,同比增长2.32%。平均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05千瓦,比上年增加2千瓦。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全市新增拖拉机2369台,小麦收割机268台,玉米收获机260台,旋耕机899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188台,播种机812台,饲料收获机27台,根茎机械7台,植保机械1063台,棚室机械4966台(套),玉米剥皮机8台,潜水泵1089套,深松机2391台,畜牧水产机械215台(套)。农机原值达到66.98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增长4.98%。

2011年,全市27个县(市、区)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88.492万元,其中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325.492万元,省级累加资金313万元,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万元。比上年减少115.917万元。全市共补贴各种农机具和畜牧水产机械15562台(套),比上年多补贴5019台(套)。受惠农户6445户。直接带动农民购买农机投入达2亿元以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农民购机费用,激发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带动了农机生产、维修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为市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全市小麦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水平均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市玉米机播在90%以上,玉米机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作业面积达到233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增长38.7%,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7%。机械化秸秆还田稳步推进,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面积913.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011年,市农机管理部门共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2500余台,分别赴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进行机收作业,共在异地收获小麦100余万亩,为农民创收4000万元以上。

(张志刚)

 

农业·林业林业

 

【保定市林业局】保定市林业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林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市林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指导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负责全市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及监测工作,负责全市林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局内部设办公室、植树造林处、果树蚕桑花卉管理处、森林资源管理处、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处、林业工程项目处6个职能处室,局直属行政机构市森林公安局,局直属事业单位12个。

 

党组书记  局长  姜明慧

党组成员  调研员  荀志惠(女)

党组副书记  调研员  陈飞

副局长  许喜林  赵建振

田景梅  苑慧峰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臧思良

党组成员  森林公安局局长  李忠琦

森林公安局政委  张建华

副调研员  许培忠  甄壮平

 

【概况】2011年,全市共完成造林70.09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6.09万亩,新封山育林34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55.75%;义务植树1400万株,占任务的100%;完成新育苗面积8.2万亩,占任务的164%。通过国家林业局对17个县(市)17.4万亩到期的2003年度退耕地还生态林和2006年度退耕地还经济林核查,工程合格率99%以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除一个县有500亩林业产业基地尚未验收外,其余全部完成。

全年共获得各级表彰17项,其中省表彰7项:秦皇岛“4.12”森林火灾扑救先进集体、2010年全省林业宣传工作考核第一名、2010年度全省林业系统信息工作优胜单位、2011年全省第一季度林业宣传工作第一名、2011年全省第二季度林业宣传工作第一名、2011年全省第三季度林业宣传工作第二名、2010年全省林业统计工作优胜单位;市级各种表彰10项:2010年度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群众工作站先进派出单位、2010年度工作实绩突出、2010年度县级领导班子考核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2006至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10年度领导班子考核被评为优秀、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妇女组织、“十一五”期间市直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开展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

坚持抓林改成果的巩固完善,纠正发大证和林权纠纷的调处。全年通过大证换小证共增加发放林权证1500多本。发挥乡村两级作用,解决林农之间存在的权属纠纷,全市林权纠纷上访问题大减少。全年市县两级接待上访25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60%。推进配套改革工作。制定《保定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保定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细则》,保定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经市编委批准并正式挂牌运行。全市共流转林地144宗,面积33.89437万亩,流转金额4321.45万元,完成林权抵押贷款88宗,抵押面积4.5439万亩,贷款金额11943万元。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09万亩,保险金额4339.8万元。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聘请河北农业大学编制的《保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11月20日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待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后实施。做好古树名木管护工作。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挂牌,加大保护和管理的工作力度。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层次地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宣传声势进一步加大,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造林绿化建设,营造全市造林绿化良好氛围,为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奠定基础。年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全面工作完成。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果品产量完成139.81万吨,占总任务量115万吨的121.57%,比上年同期增产22.61万吨,增幅19.3%;新发展果树9.5万亩,占全年任务量9.1万亩的104.4%;树体改造23.33万亩,占全年任务量20万亩的116.7%;果品的贮藏、销售、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果品加工企业246个,年加工消耗果品32.85万吨;贮藏库114座,贮藏量11.83万吨,气调库8座,贮藏量3.06吨;果品分级处理能力达到11.53万吨;实现年出口果品2.6万吨,创汇1.15亿元;全年林板加工业累计生产人造板44.4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8.3亿元。

 

【森林资源管理成效明显】建立健全预测预报体系和防火应急机制,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扑火能力建设,在重要防火时段和重要节假日,加强森林火源监控,防止重大火灾发生,实现省、市政府“四个确保”的目标。组织100人参加秦皇岛“4.12”火灾扑救,展示市扑火队伍的战斗力和过硬作风,受到各界赞誉。组织开展严打野外用火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员3.72万人次,车辆1.04万台次,查处各类违法野外用火139起,批评教育400多人,行政处罚122人,行政拘留16人,处罚122人,罚款8.1万元。成立80人的市森林消防大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11.12万亩,防治作业面积252.98万亩次,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无公害防治率85%,测报准确率85%,种苗产地检疫率93%,达到省林业局下达“四率”指标。先后组织开展“春季行动”、“禁种铲毒行动”、“打击野外用火专项行动”,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涉林案件。全市共办理刑事案件12起,刑事拘留4人,逮捕起诉3人,取保候审5人;办理行政案件312起,行政处罚483人,罚款126.4万元。共查处种苗违法案件8起,罚款2.5万元。办理生产许可证73份,经营许可证72份,核发标签49套。加强种苗质量检验员培训,有120人取得了省林业局颁发的河北省种苗质量检验员证。完成对8个县苗圃地育苗和重点工程造林用苗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

 

【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在曲阳、阜平、唐县、定州市四县(市)进行了改革试点,建立38个独立的基层林业站。安国、易县、涞水、望都4个县的26名基层林业站站长通过国家总站、省站联合组织的乡(镇)林业站站长能力测试。杜绝违禁果品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应用生态栽培技术控制病虫害发生,重点对甲胺磷、对硫磷、磷胺等国家禁止使用的23种农药进行督查,宣传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全年果品抽样检测206个批次,合格率98.1%。实施果实套袋50亿个,病虫防治面积212万亩。服务林农、果农,创新技术推广,搭建技术咨询平台,建立保定市林果技术咨询专家服务网。组织参加“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184场次,培训人数48.38万人次,“三优富士”、优质葡萄等果品种植技术得到推广。

 

【林业宣传工作效果明显】开展保护森林资源、林业技术推广、野生动植树保护、爱鸟周、法制宣传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城乡绿化等宣传活动。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万份,向全市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意见》和《关于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5000册。年第33个植树节当日,《保定日报》头版刊发了市委书记宋太平、市长李谦《全民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的署名文章,在《保定日报》4版刊发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宜居保定,‘古城染绿正其时’”为专题,展示全市林业建设取得新成就的彩色专版,并刊发了姜明慧《履行植树义务共建森林家园》的署名文章。积极协调媒体,广泛宣传林业法规、政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知识,并定期播放防火警示和公益广告等,组织召开林业宣传媒体座谈会,征求媒体意见建议,为加强林业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市以上媒体共发表林业建设信息38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媒体登载100余篇。被国家和省局林业网采用200余条。2011年第一、二季度林业宣传信息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2011年第三季度林业宣传信息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二。

 

【农业生态园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建设坚持先易后难,统筹兼顾,着力抓了三大工程建设。1.园区水系工程。外围水源工程,由西大洋引水入市口接入,穿三环,共跑暗管2983米,走明渠500米通往核心区,在核心区蜿蜒1827米,形成蓄水16.7万立方米,面积100亩的人工湖面,此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整个湖面已经成型。按要求进度竣工试水。2.园林景观工程。已完成施工设计,共226张设计施工图纸。此项工程景观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景观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计有8座各具特色的景观桥,5大景观功能区,建成后园区绿化率将达到64.9%。河道驳岸和铺装相继竣工,考虑季节因素,园林绿化将在秋冬季完成80%以上,2012年春天完成扫尾工程。3.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已完成施工设计,包括1条长492米、宽12米和1条长1093米、宽8米的主要园路,5条总长3594米、宽4米的游园道路,在主要道路下一次性布设水、电、气、通讯等公用管线,园区路面拟采用多色彩生态环保材料,此项工程已经施工。整个园区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韩忠礼)

 

农业·畜牧水产业畜牧水产业

 

【保定市畜牧水产局】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畜牧水产业的直属事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畜牧水产法律法规并监督执行。拟定并落实全市畜牧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负责全市畜牧水产业建设项目的立项、初审和申报工作。制定全市畜牧水产业科技普及、培训、技术引进、推广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科研课题的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制定全市畜牧水产养殖品种繁育和改良规划,指导生产、繁育和推广畜禽水产良种工作。负责全市动物防疫、检疫、医政、药政、药检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负责全市草地资源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草地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指导全市草原防火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河北省动物防疫条例》、《河北省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等8部法律、9部法规和40多项规章的监督执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党组书记  局长  郝俊愿

党组副书记  调研员  贾志清(女)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刘学军  王连卿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陈殿恒

调研员  赵东岗  李学忠

副调研员  鲍瑞亚(女)

 

【概况】2011年,全市畜牧水产总产值达到214.22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大农业14.2%的平均增幅,是农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畜牧水产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7%,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全市肉类总产量71.42万吨,同比增长8.14%;禽蛋总产量40.72万吨,同比增长7.06%;鲜奶总产量74.45万吨,同比增长13.07%;水产品总量5.4万吨,同比增长5.05%,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四、第四和第三位。全市生猪存栏421.78万头,同比增长3.16%;出栏710.07万头,同比增长8.01%。羊存栏231.05万头,同比增长0.81%;出栏246.60万只,同比增长6.08%。生猪、肉羊饲养量居全省第二位。奶牛存栏23.80万头,同比增长4.01%,饲养量居全省第四位。肉牛存栏18.18万头,同比基本持平,出栏30.75万头,同比增长6.02%。家禽存栏4312.03万只,同比增长4.96%,出栏5877.48万只,同比增长15%。其中蛋鸡存栏3232.94万只,同比增长3.07%;肉鸡存栏684.16万只,同比增长7.39%,出栏2272.02万只,同比增长3.84%。家禽饲养量居全省第六位。

 

【“瘦肉精”监管实现常态化】“健美猪”事件曝光后,按照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近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品的行为得到有力遏止,实现了由应急整治向常态监管机制的转变。明确内部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部门间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瘦肉精”无缝隙监管。围绕投入品、饲养、出栏、贩运、屠宰等关键环节,实施从养殖到屠宰的全程监管,坚决打击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05万人次,检查养殖户、屠宰、市场、企业等场点3.02万个次,抽样检测“瘦肉精”10.6万批次,其中产地检疫4.84万批次、屠宰检疫5.70万批次、市场检疫1230批次。未发现生产、销售、藏匿“瘦肉精”等违法行为。

 

【动物疫病防控连续8年无疫】

全市畜牧兽医部门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动物防疫责任无缝隙覆盖。全市共落实防疫经费2300万元,其中春防经费1240万元,秋防经费1060万元。27个县(市、区、开发区)均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免疫工作“六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苗),通过程序免疫、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五种重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免疫密度、耳标佩带率、免疫档案规范建档率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市场监管率、畜禽饲养场防疫条件审核率达到100%。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疫病监测工作,强化疫情应急管理,提高了全市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实行定期检测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生鲜乳、猪牛羊肉、禽蛋及水产品的抽测力度。全年市本级共检测畜产品9213批次,生鲜乳958批次,饲料382批次,送省检测中心样品261批次,协助农业部抽检样品937批次;各县(市、区)共检测畜产品10.66万批次,生鲜乳4516批次,饲料1232批次。加强防疫条件审核,确保有关场所和环节防疫监管面、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率、合格发证率、动物防疫条件日常监管率“四个100%”;严格落实“三个必须、三个严禁”的要求,确保产地检疫“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严把屠宰检疫“四关”,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规范“四项登记”。全年,全市累计产地检疫生猪219.7万头、牛6.5万头、羊61.6万只、家禽1378.2万只;屠宰检疫生猪71.79万头、牛9.9万头、羊43.4万只、家禽1273万只;市场检疫牛羊肉1042吨、鸡肉120吨,查处不合格动物产品480公斤,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组织编印《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汇编》,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法律素质;举办了全市“动物卫生监督知识竞赛”和“第三届动物检疫技术大比武”活动,组队参加了“全省动物检疫技术大比武”活动,取得了团体第一名、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的好成绩,提高了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完善内部协调配合关系、健全各种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应急反应机制、预测预警机制、监督举报机制、案件查处和涉嫌犯罪移送机制、信息通报发布机制等,初步形成了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上下交通、左右兼顾的动物产品安全长效监管模式。

 

【畜禽规模化养殖和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争取农业部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名额,对符合备案条件的养殖场(区)进行备案并上报。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严格创建前置条件,健全完善示范场信息报送系统。全市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241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94个。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比例分别提高到100%、75%、95%、90%、60%和76%,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医政管理和兽药执法迈出新步伐】在省内率先对全市1100多名乡村兽医进行了培训、考核,并对1067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登记备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现“零差错、零事故”,受到了农业部巡视组的好评。全面启动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组织开展4次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查处案件17起。

 

【饲料生产经营进一步规范】推行饲料生产企业备案工作,经过现场验收和审核,81家饲料生产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备案,进一步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档案管理,加强查处取缔无证饲料生产企业工作,规范了营业场所、仓储设备和饲料包装、标签、商品名称等,八项制度和八项记录进一步落实。全市饲料抽检合格率首次达到100%。

 

【特色精品生态渔业稳步发展】

中华鳖、冷水鱼等特色渔业持续发展,中华鳖、冷水鱼养殖面积分别达到4125亩和1160亩,同比增长37.5%和84%,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集约化程度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争取资金,组织实施增殖放流行动4次,推动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违法捕捞的打击力度,严查“毒、电、炸”等行为,保护了渔业资源。

(季晓明  黄亮)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