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保定年鉴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年鉴 > 2013卷保定年鉴 > 正文

综合管理

更新时间:2014-04-25 14:14:00点击次数:241781次

综合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

 

【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方针政策,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内设31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人事培训处、政策研究处、发展规划处、国民经济综合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固定资产投资处、地区经济处、财政金融处、经贸和服务业处、高技术产业处、产业发展处、外资利用和经济协作处、农村经济处、交通运输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社会发展处、经济运行调节处、行政审批服务处、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一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二处、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能源处、电力发展处、新能源装备及综合利用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老干部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央企服务处。所属5个事业单位:保定市交通能源办公室、保定市建设投资公司、保定市节能监察中心、保定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保定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党组书记  主任  岳文民

党组副书记  调研员  杨国庆

副主任  闫海清

张林峰(援坝)

李建领(市重点办主任,6月任)

康青(7月二线)

杨军  尹绪龙

孙增儒(市物价局局长)

马福生

樊运会(援疆)

彭延昭(援疆)

纪检组长  孙振军

重点办副主任  王永平

邸旭伟(女)

 

【概况】2012年,市发改委围绕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目标任务,按照“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总体工作思路,凝神聚力、真抓实干,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着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执行力亮剑行动,并在委内自行组织开展“树三观”主题教育实践和“三作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两个环境”建设得到有效改善,“三总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2年,市发改委机关党委获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农业农村经济、工业聚集区建设、经贸服务业、农业资源区划、发展散装水泥、支援油田建设等工作受到省发改委表彰;在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部门决算编报、春运工作、纪检监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建设年活动、十八大安保维稳以及信息、妇女和工会等工作受到市级表彰。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20.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2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12.2%和10.4%。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11.3亿元,增长17.1%,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0.9%上升到11.4%,提高0.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9.9亿元,增长24.4%,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4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96元,分别增长12.6%和15.6%,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一位;城镇新增就业9.8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和职工工伤、失业保险待遇继续提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8.4亿元,增长21.2%,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7位。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40.5亿元,增长27.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在建大项目680个,同比增加86个,完成投资1240亿元,同比增长35.8%,占全市建设项目投资的比重达到80.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道路运输业,分别完成投资106.3亿元、109.9亿元、57亿元和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0.9亿元,增长14.1%,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3位。主导行业呈现“四快一降”趋势。汽车及零部件增长16.8%、纺织服装增长24.5%、食品增长9.2%、建材增长23.9%,四行业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新能源及输变电行业持续回落,同比下降25.7%,影响工业回落3.1个百分点。规模企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达到2.53亿元,同比提高500万元。其中排前100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排前10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6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5%,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4.5万吨,稳居全省第一。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61.3亿元,增长15.7%,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限上企业零售额完成316.6亿元,增长26.4%,高于全省8.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3%,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42.1%,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6.6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02.1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7%。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石油及制品、汽车五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56.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81%,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9.3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4%,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74.9亿元,比年初增加526.5亿元,增长16.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2664.5亿元,比年初增加380.7亿元,增长16.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9.7亿元,比年初增加237.4亿元,增长17.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对外出口总值完成47.7亿美元,同比下降11%,低于全省平均14.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0位。单位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运行监测、加强调控,宏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动当参谋、跑项目、强调节、控物价,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月分析、月会商、季报告制度,组织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全年,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起草上报了30余个政策性文件,被市委、市政府印发或转发实施。(一)提出了事关全市发展的工作思路、措施。代政府起草了《关于抓好当前经济工作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的通知》,印发了《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要点》,提出了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省政策导向,积极组织对口拜访国家发改委活动,并及时将有关政策信息情况向市委、政府报告;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具体措施及发展建议。(二)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工作。逐月撰写分析报告,组织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坚持季度重点监测、月度常规监测,强化预警、调度。编制月度《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手册》。(三)突出重点,夯实要素供应保障基础。制定出台了《综合应急预案》、《保定市天然气供应协调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市级煤电油气运要素预警保障机制,对要素供应单位及各县(市、区)煤电油气运运行动态情况逐季跟踪服务。同时,坚持月分析、季调度、年通报,重点监控全市67家利税过亿元企业生产要素动态调节情况,并撰写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和保障供应及时提供依据服务。加强全市“春运”组织协调工作,连续三年被省发改委评为春运工作先进单位。

 

【抢抓机遇、狠抓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加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精心谋划争取,破解瓶颈制约,强化责任落实,努力增强发展支撑。(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开展了“重点项目突破年”活动,制定了《关于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细则》,实施重大项目承包责任制,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通报、两月一考核”。通过实施项目优选工程,2012年全市列入省重点项目57项,总投资2223.8亿元,项目数量并列全省第一,投资规模全省第三,项目总量连续两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0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6.9%;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3.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6.3%。市以上重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20.9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0.25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0项,总投资1333.9亿元;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4项,总投资2180.5亿元,大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比往年有所提高。(二)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谋划、筛选2012年度政府投资项目,编制项目计划。围绕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政策性机遇,加强政策研究,迅速对照国家政策投向,牵头组织筛选项目,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强与上级沟通和联系。在社会事业、农村民生工程及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及服务业、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方面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本市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项目465个,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21.17亿元,对全市民生项目、基础设施以及环保节能等项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三)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强投资指标监控与调度,进行月度、季度投资形势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年投资指标的完成。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工作,明确项目投资来源渠道,严格控制投资概算,节省财政资金,落实项目前期建设条件,为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依托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调整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提高,增强综合竞争力。(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发展思路,出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和细则。按照工业强市、产业兴县的发展思路,围绕特色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专业市场,形成流通业和制造业互促共荣、协调发展的块状特色区域经济体系。(二)全力抓好园区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产业园区的指导和培育,起草了《2012年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意见》,对指导全市产业园区又快又好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每月坚持对全市各类产业园区进行调度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三)加强谋划,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提升产业水平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的高端产业园区。谋划、实施了“三城一区”(汽车城、新能源城、航天航空城及低碳产业示范区),打造未来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洼地。主要有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保定)产业基地、投资100亿元的乐凯航空科技园、涞涞易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清苑航空航天科技园区以及数码印刷等高技术产业园区。

 

【节能降耗、优化环境,建设低碳保定】树立低碳理念,科学统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把“保完成、促转型”作为全年乃至“十二五”初期节能工作的总要求,制定了《保定市2012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节能减排及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一)继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加大对节能项目扶持力度。年初对全市节能目标进行了预分解,5月又按照省最终核定下达本市的节能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了各县(市、区)和重点用能企业。突出抓好列入省“十二五”期间“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全市92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加强对国家、省支持的重点节能项目监管,组织谋划了一批技术水平领先、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节能技改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二)大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精心组织“地球一小时”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低碳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高广大市民与在校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扎实推进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工作。起草并实施了《保定市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车辆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实施方案》,市区795辆柴油公交车更换使用天然气工作全面完成,235辆柴油长途客车已完成更换使用液化天然气工作。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2012年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车辆更换液化天然气车的惠民工作事项。

 

【主动对接、深化合作,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出台了《保定市2012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加强督导落实,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及国企改革等工作。(二)着重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一是按照设立保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想,起草了《关于以白沟新城为核心,打造保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请示》,上报市政府,力争建立“保东新区”早日实现,获得与曹妃甸、渤海新区同等的优惠政策。二是围绕建设好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起草了《关于建立“涞涞易”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设想(征求意见稿)》,发有关县及部门征求意见。三是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完成了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基础工作调研及听证工作;根据市供水总公司调价申请,完成了前期的调研审查、成本监审、专家评审等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听证程序;围绕天然气价格改革、供热价格改革和药品价格调整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三)积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利用境内外资金的质量和水平。成功组织参加了“香港投洽会”、“廊坊经洽会”、韩国丽水世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五次大型招商洽谈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33项,总投资37.19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8.53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3项,总投资71亿元,合同引资64.4亿元。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和“对接京津”战略,积极引导保定市环首都县市,加大对接京津力度。2012年,全市利用外资55051万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47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引进省外资金536亿元,同比增长44.79%。

 

【紧跟政策、加大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重基础、增投入、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加强和指导项目谋划储备,筹措资金,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改善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一)加强项目跑办和落实,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密切关注国家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措施,及时掌握投资动向,主动出击,有效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全年共有238个社会事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争取到位上级资金6038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8561万元,资金总量居全省各市首位。(二)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项目储备及申报争取工作。全年,组织申报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31个,争取中央资金3.82亿元。(三)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到农村小水电、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毁水利建设、动物防疫体系、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标准化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沼气、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防护林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21大类项目资金12.2亿元,落实省以上资金9.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6亿元,省投资2亿元),争取落实项目资金再创历史新高。(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达到了97%、97%、96.52%,超额完成了省95%以上的目标要求;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全市312所乡镇卫生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零差价”销售,五项制度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分配制度)。截至年底,全市6217个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已有5596个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总数的90%,此项工作保定市在全省排第一位;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出台了《保定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和《保定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竣工验收指导意见》,市、县、乡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和通报制度。到11月30日,全市496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全部提前建成,并通过验收,此项工作在全省排位第一。(五)积极落实价格调控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水平。面对并不乐观的物价形势,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动态调研分析,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价格信息和措施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利用物价网站、《保定日报》、《保定晚报》、保定电台等媒体发布价格信息700多条次,合理引导群众消费预期。积极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用水、用电等惠农利民价格政策落实。以稳妥审慎的态度推进价格改革,对涉及民生的价改项目严格把关,稳步实施。全市控物价、惠民生形势良好,完成全年4.5%左右的调控目标。

 

【重点先行、合力攻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动节能降耗,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使用效率,在路网建设、能源重大项目布局、扩大火电装机容量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一)建设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狠抓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加大跑办盯办力度,全面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快速推进。京石高铁客运专线全线顺利完工,并开通运营。经与省进一步沟通协调,解决了本市四个车站通往广场道路用地指标1315亩。经过跑办,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至白洋淀连接线、张石高速公路新增顺平至保定连接线、保阜高速公路东下关互通至吴王口连接线三个项目获省批复。围绕北京新机场建设及新机场带来的影响,积极和省发改委沟通协调。并通过跑办和争取,省发改委在研究编制北京新机场河北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中,考虑到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既有交通设施基础上共规划了16条线路,其中涉及到保定市的综合交通项目共有8条,占到二分之一。(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海油煤制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向国家申请“路条”;进一步推进霸州至保定天然气输气管道及沿线6县(市)各支线建设。其中安新支线、容城支线已建成,雄县支线、白沟支线正抓紧建设中。2012年冬季已通过霸州至保定天然气输气管线向保定市区供气,日均供气10万立方米,在2012年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发挥了能源保障作用;加快高阳至保定、徐水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高阳、安新、徐水境内主管线及大王店工业园区内主管网已铺设完成,清苑段正加紧建设中。(三)以保障电力供应为基础,加强重大电力项目建设。大唐清苑热电项目主体工程与电力送出、项目供水等各项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工,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接近尾声,12月底两台机组实现双投,大大缓解了市区南部和清苑县城的工业用热和居民采暖压力。国电西北郊热电项目经国家能源局的严格审核于6月12日正式批准,国电保定西北郊电厂2台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标志着国电保定西北郊热电项目进入国家核准程序,此项工作受到李谦市长的肯定与表扬。京能涿州热电联产项目以“上大压小”方式开展前期工作,上报所需的各类支持性文件已具备,已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路条”。

 

【创新驱动,重点支柱企业形成新引擎】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动态管理,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加强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组织开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保定市天威、乐凯、巨力3家企业在全国7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成绩优异,其中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总得分在90分以上,评为优秀,位列全国第六位,成为河北省首家进入全国前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加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的申报工作。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省级工程实验室6家。(二)深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以高新区为主体,联合驻保各高校成立新的大学科技园,提升完善大学科技园软硬件服务水平,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将大学科技园建成产学研合作的新亮点和创新资源储备的核心;加大对创业中心孵化器投入,增加孵化基金规模;推进“光伏产业研究院”建设,设立光伏应用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加速应用产品研发与推广。

 

【深化合作,推进央企对接工作】把推进央企工作作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承接在京央企的战略转移为重点,推进保定再造新兴战略优势,加快推进与北京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以央企合作为产业引领,进一步聚集资源,集中要素,全面提升产业拉动能力和水平。(一)健全工作制度,深化央企合作,推进项目实施。代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扶持央企合作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央企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了央企项目责任人制度、重大协调事项预先安排制度、项目重大问题专报制度、项目建设基础数据报送制度、动态信息报送制度等五项制度,积极参与组织市委、市政府与合作央企间的两次集中签约和九次高层对接活动,加快推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的开工建设。省跟踪保定市与央企合作签约项目共21项,截至年底,竣工项目2个,总投资2.02亿元;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429.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2.62亿元;前期项目7个,总投资199.6亿元,竣工开工率66.67%。在全省2012年度央企入冀引导资金项目申报中,全市有8个央企合作项目入围,共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8600万元,居全省首位。(二)紧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的进展情况,做好本市纳入首都经济圈的前期调研和编制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保定市首都经济圈规划课题研究,编制完成了《首都经济圈(保定市)发展规划》(初稿)。大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在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保定市“7·21”洪涝灾害后,市灾后重建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在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大灾大干、大灾大上、大灾大建、大灾大变”的要求,坚持以项目争资金,以项目促重建,共谋划了88个重建项目,争取援建资金24亿元,围绕灾民衣食住行的“六个确保”全部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灾后重建的阶段性胜利。全力打造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按照“1+3+5”扶贫开发格局,全力推进阜平、涞水、唐县等9县的扶贫开发,确保年内150个村、3.5万户、10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通过企业帮扶、政策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方式,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杨国庆  张学军  刘晓宇)

 

综合管理·统计管理统计管理

 

【保定市统计局】保定市统计局是主管全市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业务上受河北省统计局和市政府双重领导。内设12个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一)拟定保定市统计工作规章;制定统计改革、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和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市内各县(市、区)、各部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二)贯彻执行国家、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统计制度;管理全市各项核算制度;制定地方统计调查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组织管理、审批各县(市、区)、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包括社会和涉外)、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组织全市统计登记工作。(三)组织完成国家、省部署和普查任务;研究提出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和抽样调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社会经济调查,汇总、整理全市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四)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市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情况统计信息。(五)管理全市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管理全市统计数据库网络。(六)组织管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协助组织管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七)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党组书记  局长梁瑞萍(女)

局党组副书记  国家统计局  保定调查队队长  李凤江

副局长  蔡毅儒  朱德连

田毅

纪检组长  刘永志

党组成员  普查中心主任  康云山

 

【概况】2012年,统计工作围绕“夯基础、抓创新、重改革、强服务”这一总体工作思路,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保定市综合统计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被省统计局评为“优胜单位”,8项专项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市统计局被省政府评为“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全省人口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统计信息工作分别被市两办评为“优胜单位”。

 

【夯基础、抓规范,筑实工作之基】2012年,坚持以统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一是抓好基层规范化管理。为掌握基层统计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制定并下发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方案》,对基层人员基本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贸易、投资、房地产、农业等8个专业的基层统计人员情况信息库,在开展基层人员业务指导方面做到了有的放矢。制定了《保定市统计“双基”工作示范点建设规划》,在完成省统计局规定的建成3个规范化建设达标县任务基础上,还将博野、雄县、涞源、安新4个县列入重点帮扶和培养范围,并多次深入县(区)指导工作,组织县(市、区)之间开展了相互参观学习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以此推动全市统计“双基”建设上档升级。加大了基层基础资料规范化建设的力度。各县(市、区)统计局全部建立了自2009年以来涵盖各类指标的翔实的数据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二是加大建设投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按照统计联网直报改革和网络运行安全的需要,加强了网络运行抗风险能力建设,市统计局投入8万元,购置了网络运行管理相关设备,并对统计内网主干线进行了升级换代,全市统计内网运行环境得以根本性改善。加快了县级网络防火墙建设,按照全市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各县(市、区)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网络防火墙建设,提高了全系统网络防御和管理能力。

 

【明思路、抓创新,提升统计能力】一是借势推动,理顺职能。针对国家调查队机构整体划转后,局地方队机构急需整合的实际,经过多次与市编制部门反复沟通和协调,把地方城调队、企调队、农调队机构编制进行了整合,报请省编制部门批准,将原城调队、企调队、农调队全部编制进行了划转,成立了副处级单位“保定市统计调查中心”。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整合了科级干部职数,整合出23个科级干部岗位。9月,在全局开展了科级干部竞职上岗工作,经过竟职演讲、民主推荐、党组研究、组织考察等环节,23名年轻干部走上副科或正科岗位。既健全了机构,理顺了职能,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巩固成果,推进改革。2012年,在基层统计体制改革方面,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推进基层管理及其纵深延伸。市统计局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乡(镇)办事处统计垂管工作的通知》,在对乡镇统计机构管理,包括机构、人员管理、人员调动、人员考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通过开展专项工作检查,敦促各项要求的落实。各县(市、区)积极落实市统计局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乡镇统计站建设,普遍建立了包括对乡镇统计人员定期考核、业务培训、工作例会等制度,健全并完善了《乡镇统计站考核办法》、《乡镇统计机构评比办法》等相关制度,定州、容城、高阳、易县等部分县(市、区)在村级统计室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基层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规范。全市已有24个县(市、区)完成了统计垂直管理改革任务,乡级统计机构成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本市的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抓改革、破难题,实现工作新突破】针对提高数据质量、解决基层统计力量和任务严重失衡等影响统计工作整体开展的一些难题,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努力破解难点,争取实现工作新跨越。一是全力抓好“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国家统计数据上报方式的重大变革,即通过网络直报,由数据源头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到国家,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保证数据可靠程度。

在抓“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过程中,按照“多措并举,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巩固提高”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解决好设备配备、人员培训、数据评估等项工作落实,全市“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加强了“四条红线”教育,严格了审核工作。对被调查单位及县(区)统计人员加强了“四条红线”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建立了IP地址监控和备案制度及数据分级、分专业审核验收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了数据审核程序。对“一套表”数据上报程序进行了必要补充和完善,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工业、贸易、能源等专业,分别增补了部分审核内容,仅能源专业,就增加了16种、60余条审核公式,便于市、县、企业统计人员第一时间对源头数据进行审核评估;进一步规范了平台操作流程,各专业结合实际,对平台操作流程配以文字和图片,方便基层人员对平台操作的理解、使用。加大了“一套表”新增专业推进力度。为推进农业、服务业、劳资等专业纳入“一套表”顺利实施,市统计局专门进行部署,对全市314个乡镇的农业“一套表”实施硬件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要求各县(市、区)对上级为基层统计站配置的专用的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清理,挪作它用的限期追回,为农业“一套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8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统计“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农村统计“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领导、组织、推动力度。重新规范、完善了“一套表”实施必需的企业名录库管理,对全市2711家“三上企业”,6万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涉及到2.2万项数据和信息更正,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对新申请入统的近300家“三上企业”基本信息和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确认,做到了名录库信息的及时维护和更新,为联网直报实施奠定基础。在全省“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总结交流会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到河北调研“一套表”改革工作汇报会上,保定市都做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并得到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领导的肯定。二是全力抓好数据质量提升。数据质量关乎政府公信力。对此,加强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全年,共召开各类专业培训会议30余次,培训基层统计人员千余人次,结合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检查、“企业一套表”工作督导等活动,深入27个县(市、区)、60余家企业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基层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透过市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平台,向各部门领导和统计人员宣讲统计方法制度的新变化,要求部门增强数据质量意识。全年共召开部门联席会议8次,有效地促进了部门数据质量的提高。强化了分析评估和数据监管。对各类指标匹配性加强了审核评估,特别是加大了对部门数据的逻辑审核及相关指标匹配性、协调性评估,使部门数据更加符合实际。建立数据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市统计局下发了《关于认真执行2012年县(市、区)统计局业务工作规范化综合评定标准》的通知,确定年终统计综合评定工作实行数据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于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县(市、区),取消本年度综合评定资格。

 

【重研判、强服务,推进整体工作上水平】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当好参谋助手。先后三次集中深入全市各县(市、区)、110余家重点部门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具体要素和症结,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具体的、针对性建议和翔实的资料及决策依据。特别是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复杂环境,加强了对全市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对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各类考核指标,加强分析研判,在指标运行的进度分析、前瞻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性对策建议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及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围绕工作重心,做好优质服务。针对十八大后,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2020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和“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翻番”的奋斗目标,组织有关人员反复进行测算和论证,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发展规划可行性建议,为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职能作用。市委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中,市统计局承担了县域经济对标进位的组织推动、督导考核等工作。在借鉴诸多地区有益经验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建立了市、县两级对标指标体系,对“十一五”以来,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全省136个县(市)主要指标、位次和综合实力排位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建立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县域特色产业主要指标数据库资料,并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分类开展监测,全力推进对标进位工作。参与市委《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二次腾飞的意见》的制定。与市委组织部紧密配合,对市委考核县(市、区)相关指标的设定、评价权重等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参与《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等考核文件的起草修改等工作,努力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尽早实现腾飞献计出力。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指导,2012年,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县(市、区)开展经济工作督导6次,并在分片区经济工作调动会上,对各县(市、区)经济工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2012年,共撰写统计分析、统计专报86期,提供数据快报88期,统计信息300余条,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79篇次。

(沈国清)

 

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工作

 

【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市政府管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政策研究处、规划统计处、基金和财务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就业促进处、人力资源市场处(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军官转业安置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保定市外国专家局)、职称管理处(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农民工工作处、劳动关系处、工资福利处、养老保险处、失业保险处、医疗保险处、工伤保险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农村社会保险处、调解仲裁管理处(保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监察处、行政审批服务处等23个内设机构。

 

党组书记  局长  张莹

副局长  王德全  陈克祥

刘晓莲(女)

李振杰  孙福君

石俊奇  张普霖

陶连海  付爱国

纪检组长  耿国岚

 

【概况】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争创“三个一流”为工作目标,践行“无边界服务”理念,创新举措合力攻坚,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8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各项指标均大幅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278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14亿元,共扶持3048人实现创业,带动10577人实现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保制度逐步健全,顺利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快速扩大,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网。到2012年底,城镇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2.3万人、529.1万人、189.2万人、69.7万人、52.1万人、59.8万人;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提高。连续第七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受益人员达到22.1万人,月人均增长养老金185.2元。对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医疗保险支付限额等待遇逐步增加。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参保人员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5%、80%。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61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7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300人。高端人才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的优秀人才合作计划顺利实施;以大型支柱性企业为依托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天威集团的大师工作室受到了省调研组的高度评价,人社部牵头拨专款支持10万元,受资助单位在全国仅有10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务员招录办法,拟制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机关事业单位“入口”进一步规范。顺利完成2012年公务员四级联考,有512人通过体检、考察并审批录用;在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中,对7825人进行了初审,为下一步整体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实行重点分类,启动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按行业分类,指导出台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成果更加巩固;制定《保定市“十二五”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实施方案》,深化阳光操作的安置模式,2012年各项接收安置工作圆满完成。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强力规范查处违规行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年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5万户,接受举报投诉案件1272件,结案率达到98%,取缔非法职介机构65户,清退童工52人,共为2002名劳动者追讨各类欠薪8488.6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83起,结案率达到98%。

(李军波)

 

综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保定市国土资源局】保定市国土资源局是市政府国土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承担全市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规划处、财务处、耕地保护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测绘管理处、地质勘查处、矿产开发管理处、地质环境和科技处、执法监察处、机关党委、工会、监察室、妇委会等17个处室。辖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地产权管理办公室(征地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国土资源规划测量所、地产评估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7个事业单位。2012年3月,经市委研究决定,撤销中共保定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立中共保定市国土资源局委员会。

 

党委书记  局长  田庆柱

党委副书记  副局长  刘杰

副局长  蔡建会

陈绍辉  夏静海

赵志刚

纪委书记  祁建英

党委专职副书记  相胜革

 

【概况】2012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为切入点,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运转有序,为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力保障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全年共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8132亩,是近几年保定市争取用地指标最多的一年,较好的解决了长城汽车、风帆、巨力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争取用地规模25平方公里,为城市建设和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规划编制和报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编制工作,国务院已批准并实施。25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市级和9个山区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10个试点县已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待审批。

 

【耕地保护工作整体推进】坚持以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有效手段,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确保全市1184万亩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25个县(市、区)共318个乡(镇)的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地块,落实总面积698493公顷,超出规划指标293公顷。太行山山前平原示范建设项目进展明显加快,6个县(市)的17个项目进展顺利。

 

【进一步加大资源市场培育力度】市本级完成35宗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面积1657.91亩,收缴出让金22.52亿元。受理并完成新设采矿权18个,以招挂拍牌方式公开出让采矿权14个,收取采矿权价款1081万元。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不断加强】深入积极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整改工作,全市915宗违法占地案件中,除采取非立案处理的83宗外,其他832宗已全部立案查处到位。共计补办用地手续678.86亩,其中耕地212.96亩;拆除复耕181.44亩。全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由最初的7.1%降至5.18%(全市各县、市、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均未超过15%)。矿产卫片整改检查整改工作中发现的62个矿产违法勘查开采问题也已全部查处整改到位。

 

【进一步规范矿业管理秩序】顺利开展了山区7县11个矿种102个矿山的“三率”调查评价工作。积极稳妥的推动第二期16个矿区45个采矿权的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共接待来访267次488人;处理群众来信来电1062件,其中来信450件,来电612件;处理省要结果案件47宗,市要结果案件29宗,受理信访复查案件23宗,已全部办结。全年没有发生进京、赴省集体访等重大土地信访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国土资源系统的信访稳定。“十八大”期间,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督导力度,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同时指派信访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赴京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实现了“十八大”期间“零上访”的目标。市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八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1人立二等功,1人立三等功,2人受到嘉奖。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涞源等山区9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核查、排查,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市、县政府以及国土、水利、气象、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7·21”灾害发生后,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协调涞水、涞源、易县相关县申报耕地复耕项目,争取复垦项目总面积27443亩,总投资8448万元,于10月立项,并抓紧实施。经积极努力,国土资源部专门为全市受灾严重的3个县出台扶持政策,具体包括指导灾区编制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保证灾后恢复重建用地计划指标,将涞源、涞水、易县增列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实点市县等6项特殊政策,为灾区恢复重建的供地、用地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县灾后重建规划调整已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并上报省政府审批。同时,积极争取地质灾害应急治理补助资金274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2250万元、农田复垦专项资金1.2亿元。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进展】代市政府起草的《保定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并由市政府印发,这在全省地级市是首例,得到了省厅充分肯定;完成了《保定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成功申报了“中国温泉之城”;积极参与市政府、中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举行的地热开发战略合作洽谈会,进一步提升了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稳步推进测绘管理工作】开展了年度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和测绘单位测绘成果质量认可工作;《河北省志·测绘志》续修已完成;积极推动数字保定建设,《数字保定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已经省地理信息局批准,在准备招投标工作。

 

【地籍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切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27个县(市、区)已全部展开调查,全市共完成村界勘测调查3343个村。同时,为企业办理土地抵押191宗,面积284公顷,贷款达20.06亿元。

 

【加大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了京昆沿线(保定段)矿山环境治理一期3000万元省级项目10个矿山的施工招标工作,目前多数标段已工程量完成过半。京昆沿线(保定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二期1500万元国家级项目的勘查、设计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

(李朝伟)

 

综合管理·物价管理物价管理

 

【保定市物价局】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行政机构,负责对全市价格(收费)进行调控、监管和服务。内设办公室(人事处)、价格政策协调处、商品价格管理处、价格信息监测处(价格信息服务中心)、行政事业收费管理处、公用事业价格及经营收费管理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工作小组办公室)、价格举报中心。下辖两个行政单位(价格监督检查局、价格成本监审局)和2个事业单位(保定市价格认证中心、保定市收费许可证审验服务中心)。

 

局长  孙增儒

副局长  齐力军(9月离任)

王占河  左建立

崔志红(女)

 

【概况】2012年,全市物价工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中心任务,全面履行调控监管职能,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不断优化价格环境,提高价格服务质量,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

 

【落实价格调控政策,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市场价格动态调研分析。全年向市委、市政府、省物价局报送价格工作动态16期,输送建议30余条,利用物价网站、《保定日报》、《保定晚报》、保定电台等媒体主动向社会公布价格信息700多条。启动应急监测累计280个工作日。“7·21”保定市西北部特大洪灾发生后,迅速采取启动应急监测机制、加强市场巡查、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等积极应对措施,确保了灾区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用水、用电等惠农利民价格政策落实。以稳妥审慎的态度推进价格改革,对涉及民生的价改项目严格把关,稳步实施。充分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胀预期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与农业、商务、供销、民政、财政、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增加货源储备、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的建议。重点对通胀预期管理八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和自查整改。2012年全市控物价、惠民生形势良好,CPI涨幅低于预期调控目标1.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稳控物价任务。

 

【稳中求进,价格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配合省物价局,完成了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基础工作调研及全省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听证工作,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在保定市顺利实施;根据市供水总公司调价申请,完成了前期的调研审查、成本监审、专家评审、价格听证等工作;围绕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成了调查摸底和相关测算工作,先后调整制定了7个县的天然气初装费标准,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制定出台了大唐清苑热电厂热力出厂价格政策;积极配合市医改办完成了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和分包县的有关医改工作。唐县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经省物价局批准并正式实施。深入重点县和基层卫生院对基层医疗机构执行药品零差率情况进行核审,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补偿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降低了免疫类、消化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在全市县级以上非盈利性医院推行了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20个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在国家和省发改委先后四次上调、四次下调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抓了相关政策落实和社会稳控工作;受省物价局委托,高质量地完成了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收费标准听证工作。指导县级召开供水、燃气等价格听证会8次,完成价格改革项目35个。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价格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采取政策培训、提醒告诫和规范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价格自律。深入抓了《河北省商业零售行业价格行为管理规定》落实。对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保持了高压态势。加强节日市场物价监管,做到了节日前有部署、有要求,节日期间有监督、有检查,节日后有总结、有讲评。坚持每日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市场价格动态。采取市、区配合,市、县联动的办法,加大了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中秋等节日市场物价巡查力度。突出抓了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采取重点抽查、指导督查和直查的方法,对水利、国土、住建、工商、民政、农业、畜牧、劳动人事、农村中小学等涉农价费重点单位进行了检查,受到省物价局通报表彰。开展的电力、教育、医疗等行业专项检查力度大、成效好。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3500多件,市本级没收违法所得228万元,收缴罚款290万元。受理群众举报150件,办结率100%。

 

【做好清费治乱工作,优化全市价费环境】据上级有关通知要求,配合省物价局对涉及工商、税务、海关、质检、贸促会、国土、农业等8个部门的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核对,共取消或停收20个收费项目;采取逐园回访、征求家长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幼儿教育收费进行深入调研,撰写的《幼儿教育收费及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和省物价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价格协会通讯》予以刊发;围绕殡葬服务收费情况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为省物价局制定《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提供了参考;认真受理解决群众关注的房地产、有线电视、停车、物业等价格和收费问题。对全市旅游价格、市区停车收费和商品房明码标价行为进行了规范治理,效果良好。

 

【提高服务质量,价格基础性工作又有新起色】按时完成了省下达的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类21个品种农产品成本及收益的调查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撰写专题分析材料10余篇。共完成对供水、供热、廉租房、天然气、幼儿园、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等行业45项成本监审项目的审核工作,监审标的额16.82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约5.54亿元。按规定对市区居民供水价格成本监审情况进行了公开,经受住了社会各界的检验;价格认证和价格鉴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市共开展涉案财物价格鉴定3000余件,涉及金额2.3亿元。车损鉴定2000余件,标的额2100万元。开展价格认证18件,标的金额近2亿元;完成了6个县(市)区教育系统“两员”600余人的培训任务。审验收费许可证582个;充分发挥市内主流媒体舆论阵地作用,全年在网络、报刊刊发消息、工作动态200余篇,在《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固定版块发布实时价格信息100余条。有2篇研究报告获中国价格协会价格调研优秀成果奖;对物价门户网站进行了重新改版升级,发展价格信息服务网络用户30余家;价格协会连续五年被中国价格协会评为“全国价格协会系统先进单位”。

(张俊超  宋贵章)

 

综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

 

【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保定市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反不正当执法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市场(合同)规范管理处、商标广告监督管理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监督管理处、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12315指挥中心、财务装备处、企业监督管理处、监察室、机关党委。派出机构4个: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处)、保定市白沟新城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处)、保定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分局(科级)、河北省经济检查总队保定市经济检查支队(科级)。直属事业单位(科级)7个:保定市消费者协会、保定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保定市私营企业协会、保定市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保定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保定市工商局基层教育中心、保定市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下辖保定市各县(市、区)工商局,全系统在职干部职工3542人。

 

局长  张瑞清

副局长  翟中申  苑丙成

纪检组长  范玮(女)

【概况】2012年,全市工商系统尽心尽力支持经济发展,尽职尽责强化市场监管,严抓严管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市工商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授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群众满意窗口”。

 

【抓环境,提效能,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围绕改善环境,提升工作站位。市工商局成立了着力改善“两个环境”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系统2200余人参加的动员部署大会,副市长周省时出席大会并讲话。市工商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0条政策措施,先后得到5位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保定日报》专版进行了报道。保定市《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工作简报》以专刊形式对这一举措进行了刊发,市委副书记马誉峰对此作出批示。高新区局、北市区局、涿州市局、涞水县局、蠡县局、望都县局、安国市局和阜平县局都立足职能,制定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表扬。

围绕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2012年,全系统充分发挥工商登记注册职能,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共新登记内资企业7355户,个体工商户304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55户,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户。截至2012年底,全市实有内资市场主体258038户,注册资本(金)超1800亿元,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金)同比分别增长11.32%和19.36%。

围绕改善环境,实施“商标战略”。按照市工商局统一部署,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商标助企创名牌”活动,紧贴政府产业规划,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创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2012年,全市新认定驰名商标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36件。全市共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6209件、河北省著名商标256件、中国驰名商标23件,均位居全省前列。高碑店市局加大了争创力度。唐县局推进了“商标富农”。博野县局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积极培育、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安新县局协调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提高了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

围绕改善环境,助力企业融资。利用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登记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获取发展资金。2012年,全系统共组织银企对接会、洽谈会200余次,举办大型签约仪式2次,累计为企业实现融资102.59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满城县局举办了银企对接签约活动。涞源县局、望都县局开通了邮储助企活动平台。徐水县局以分局为单位,组织了6场银企对接会,为21家企业实现融资近8亿元。顺平县局推行联保无抵押小额贷款,受到企业广泛好评。新市区局为企业融资23.84亿元,金额居全市前列。

围绕改善环境,创新服务机制。一是继续推行“一审一核”、远程核名、上门年检、网上年检等便民措施,对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行“零收费”注册,方便了企业办事,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坚持提前介入,全程帮办。清苑县局推行了企业跟踪服务卡制度。蠡县局实施“菜单式”服务新模式,对开发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白沟局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服务,全力服务国际商贸城和温泉国际旅游城项目建设。三是提供信息参考。市工商局深度开发工商信息资源,组织撰写了市场主体发展报告、商标发展报告等10个专题报告,汇编成《工商行政管理白皮书》,上报市委、市政府,并向社会公开,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行业自律、企业经营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高新区局、涿州市局、安国市局、定兴县局都撰写了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或产业分析报告。涞水县局、涞源县局、易县局、涿州市局服务全市大局,积极支持“7·21”洪水灾后重建,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抓监管,重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新成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规范食品流通许可,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全市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33425个。先后组织开展“春季飓风”、问题明胶、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乳粉、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26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16224户次,检查各类市场2813个次,查办食品违法案件355起,查处不合格食品7194.7公斤。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抽检,2012年全系统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完成食品抽样检验18大类14116个批次,合格率达95.47%;快速检测食品17大类31600个批次,对不合格食品依法采取了后处理措施。唐县局以“发现问题”为着眼点,实行食品安全监管“五查”工作法,推进了监管职能到位。博野县局依托农村“一会两站”,新建了食品安全监管站,协调县政府落实了人员经费补贴,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得到加强。

始终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积极协调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大规模专项清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全市以环北京周边以及铁路沿线的县(市)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九月飓风”集中清查行动。2012年,共捣毁涉嫌传销窝点51个,教育遗散涉嫌传销人员1427人,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8人,劳教16人。同时,市工商局与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珍爱亲情、远离传销”专题节目,与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了“禁传销、反欺诈、共建和谐校园”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抵制传销、举报传销的浓厚氛围。涿州市局、涞水县局与北京房山分局共同建立了打击传销、规范直销联防联动区域合作机制,构筑了京郊非法传销防护网。

“红盾护农”行动取得实效。严查农资经营主体,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强化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完善了“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推动了农资市场秩序的持续好转。2012年共检查农资经营户9861户次,检查农资市场463个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237起,抽检农资商品610个批次,合格率为83.7%,为农民避免经济损失146.7万元。

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扎实推进。组织召开了全市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保健食品、房地产广告为重点,对全市各类媒体进行了专项检查。共监测广告经营单位973家,检查广告1072条次,依法停播(发)违法广告396条,查办违法广告案件284起,发布广告监测报告6期,对市属主要媒体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

房地产市场规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工商局与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保定市建筑和房地产销售市场违法行为查处暂行规定》,认真清理各类违法建设项目和擅自设立售楼部等违规行为,共查处违规售房案件118起,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各类市场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开展了“双打”专项行动,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0995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办侵权假冒案件426起。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先后开展了电信服务、通信器材、塑料玩具、建材市场等专项整治,对15大类1031个批次商品进行了抽检。清理取缔无照经营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全系统共查处取缔无照经营22557户,向有关部门函告11944户,补办营业执照6570户。曲阳县局积极协调县政府成立了无照经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进一步增强了执法合力。开展了打击仿冒、傍名牌专项行动,检查经营户4056户,专业市场50个,查处案件9件。同时,进一步加强成品油、“瘦肉精”、军服以及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黄打非、“打非治违”、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为促进全市和谐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维权,建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展现新水平】消费维权网络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12315网络作用,及时受理、依法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012年共受理消费者咨询21554件,申诉3520件,举报3841件,申诉、举报办结率分别为100%、98%。扎实推进12315“五进”工作,在全市商场、超市、市场、企业、景区新建消费维权服务站450个,方便了消费者就近投诉和解决消费纠纷。2012年,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对市工商局以及定兴县局、徐水县局的消费维权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消费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围绕“消费与安全”年主题,以“六个一”为载体(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召开一次企业代表座谈会、发出一封致消费者的信、发出一份倡仪书、组织一次行政约谈),组织开展了大型消费宣传活动。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电信、家电行业服务质量评议活动,组织消费维权进校园活动13次,举办消费教育大讲堂2期。

消费教育引导扎实有效。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发布消费提示、警示310期。针对电信运营商、品牌汽车销售、美容美发等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约谈,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共组织召开行政约谈会65次,发放行政告诫书、建议书180余份。在消费维权工作中,顺平县局妥善处理了403户业主集体投诉开发商推迟交房问题。南市区局处理了农民购买收割机出现质量问题等典型案件。雄县局加大了对垄断行业的查处规范力度,有效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抓教育,严管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教育培训扎实开展。组织参加了国家总局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在全省工商系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按照省局统一安排,组织开展了“强化履职尽责、加强市场监管”主题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登记注册、消保维权、执法办案等工商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14期,系统广大干部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责任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队伍管理更加严格。一是抓用人。人事工作有限制解冻后,市工商局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先后对阜平、清苑、白沟新城、满城、涞水等单位进行了干部调整,激发了干部热情,增强了队伍活力,促进了工作开展。二是抓制度。先后出台了局务会、公文办理、值班等制度规范和机关工作人员劳动纪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制度追责的机制初步形成。市工商局机关通过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三是抓治理。结合全市执行力亮剑行动,强力开展了“治慵、治懒、治散、治贪、治软”专项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开展了执法评议和案件回访活动,完善了立销案审查备案、重大案件集体会审、案卷统一归档等制度,全年共核审案件1320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起,组织听证会2次。四是抓典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双十佳”评选活动(十佳执法标兵、十佳服务标兵),充分发挥了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入12个县(市、区)局、57个基层分局开展了明查暗访,对暗访情况在系统大会上进行了通报,为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易县局深入开展工商团队教育,实行每天一点名、每周一点评、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考核,其做法被保定市委宣传部评为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创新一等奖,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士气和执行力。

(赵树祥)

 

综合管理·审计管理审计管理

 

【保定市审计局】保定市审计局主要职能是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内设办公室、法制处、人事处、财政审计处、金融审计处、行政事业审计处、经贸审计处、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社会保障审计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外资运用审计处、经济责任审计处、内部审计处、开发区派出审计处、计算机信息审计处、业务审理处16个职能处室。设总经济师、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妇委会专职主任、工会专职主席、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下设2个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基建审计中心。2012年,共有干部职工104人(含下属)。

 

党组书记  局长  孙淑花(女)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罗凯

副局长  温丽娜(女)

范国庆  张建波

陈仕强

纪检组长  朱春友

总审计师  温丽娜(女)

 

【概况】2012年,不断加强审计业务建设和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278个,查出违规行为资金65940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640724万元,上缴财政资金25698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45061万元,提出审计建议438条,被采纳185条,被审计单位制定审计整改措施23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项,移交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案件5件,涉案7人。市审计局开展的社保资金审计工作受到审计署的集体嘉奖。

 

【社保审计】组织全市360多名审计人员,对市本级和25个县(市、区)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延伸调查了218家企业、52个村(居)委会和26家医院。揭示了各级管理部门在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市委召开社保审计整改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委书记许宁,市长李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誉峰等多名市领导和政法委、纪检委、公安局、检察院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听取汇报。会后,根据市政府指示,市审计局代市政府起草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进行整改和督查的通知》,全面推进了社保审计整改工作。市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保资金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这次审计对查处和揭露社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资金管理、促进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资金安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财政审计】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中,对市财政、地税、部分行政事业等13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对有关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开展专项审计和调查。依据审计结果,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作了《保定市本级201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狠抓落实措施,加大督导力度,相关部门整改成效明显,受到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评价。

 

【投资审计】2012年,全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和《保定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把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列为重点,特别是把住竣工决算的关口,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市审计局先后对安新淀北泵站改造项目、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白沟白洋淀快速路项目以及全市高速公路建设情况等6项道路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和专项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核减工程投资5102万元。

 

【经济责任审计】2012年,市审计局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方法和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由单纯以财务收支为重点的审计模式向注重绩效审计模式的转变全面铺开,印发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从方案起草到报告撰写都进行了规范。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全局成立审计领导小组,各审计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工作,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致性。三是实行了部分领导干部审计结果报告直送市委书记、市长制度。

 

【抗洪救灾审计】市审计局组织力量派出5个审计组,对涞源县、涞水县、易县、涿州市和市本级财政、民政、慈善会、红十字会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个体协会等单位接收的抗洪救灾资金物资的来源、支出和结存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利用广播电视台、保定日报社先后发布社会公告三次,及时向社会公布物资、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报道得到了人民网、《中国审计报》、《河北日报》、长城网的转载,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对涞源县、涞水县和易县“7·21”灾后重建第一批完工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这些项目涉及学校重建和加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水毁公路修建、水毁民居建设等内容。市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充分肯定。

 

【民生资金审计】自2012年10月起,组织27个审计组,抽调217名审计人员对保定市2012年至201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跟踪审计。审计揭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部分开工任务未完成、建设管理不到位、资金未按规定提取筹集及使用,部分已开工保障房工程项目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部分工程项目优惠政策未落实等五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审计建议和整改要求。同时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社会抚养费进行了审计调查。市审计局成立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项目指挥小组,全面配合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在清苑县开展的工作,并组成审计组,对易县、定州、定兴、徐水、雄县、唐县6个县(市)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审计调查。

 

【金融审计】在省审计厅统一组织下,分别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昌黎县联社、易县联社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中充分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了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不真实、贷款主体不合规、用途不合规、程序不合规以及一些财务违规现象,提出了防范信贷风险、防止资产损失、确保规范经营的意见和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十分重视,已经开展专项整改。还对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内部审计】内审协会采取了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调研活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完成了12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就展活动及配合省内审协会在保定举办全省内审干部培训班活动。

(张永方)

 

综合管理·技术监督技术监督

 

【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是保定市政府主管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工作的职能部门,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下辖4个区分局和22个县(市)局。下设5个直属事业单位:保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保定市计量测试所、保定市纤维检验所、保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保定市标准化所。市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与科技处、法规处、人事劳动处、监察室、机关党委、质量管理处、标准化处、计量处、产品质量综合监督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稽查队等13个职能处(室)。

 

局长  郭宝忠(12月离任)

顾锁群(12月任)

副局长  周立雄(12月离任)

赵禄勋(12月离任)

顾锁群(12月离任)

袁建国

郭振生(12月任)

王少青(12月任)

纪检组长  郭静通

 

【概况】2012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以全力保持系统安全稳定、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全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八大安保和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安全稳定与事业发展双胜利。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王景元先后被省质监局、省委评为“为民服务先进个人”,保定行政服务大厅标准化代码窗口先后被省质监局、保定市委评为“为民服务先进窗口”,被市直工委评为“红旗先锋岗”。

 

【实施两大战略,助推地方经济成效显著】一是强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出台了《强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促进经济强市和谐保定建设具体措施》,明确了26项重点工作,丰富了质量兴市内容。对多年不变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重新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协调各县(市、区)6月底前100%出台了质量兴县意见,1家省级质量兴镇试点、6家市级质量兴镇试点全部出台实施方案。结合省质监局“双五百”、“双五十”活动,开展了“双十”活动,18家卓越绩效模式试点启动了工作计划。对有效期内的199家省名优产品企业进行了发展状况年度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省名牌产品企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的28.1%,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7.3%。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兴企战略。制定并出台了《保定市“十二五”期间名优产品和服务名牌培育计划》,向省质监局推荐了河北省名牌产品84项,优质产品27项,服务名牌8项,服务质量奖16项,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11项,名牌推荐数量居全省首位,超额完成了指标;全市共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组织)4项,有3项进入现场评审阶段,1名个人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创历年之最。加强质量管理,对全市412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企业、222家强制性认证企业、30家计量器具制造许可企业和34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档案。9月下旬,河北省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在保定召开,来自全省150家推行卓越绩效示范企业以及各市质监局主管局长、处长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团特变电气有限公司,省质监局副局长夏延军对保定市质量提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市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再创佳绩,召开了保定市第27次QC小组发布会,参加河北省第33次QC小组发布会,共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5个,省优秀QC小组17个,优秀班组QC小组15个,为解决企业技术和管理难题,提质降耗,增加效益,做出了贡献。

 

【夯实三大基础,各项业务工作扎实推进】抓标准、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围绕“一产抓特色”,顺平桃、徐水甜玉米、望都辣椒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按要求完成组织领导、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等阶段性工作。完成“日光温室设计规范”等5个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率100%,完成4个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二产抓提升”,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制修订60项以上,超额完成任务;完成2家在建的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建设任务,五合窖酒业等2家企业被确定为新的试点单位。引导企业申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认可29项,实施采标标志备案29项,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帮助企业备案企业标准268项。围绕“三产抓拓展”,100%完成徐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3家第三批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完成了3家在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备工作。完成了《高速路服务区服务质量规范》、《五院合一老年服务机构服务规范》2个省级服务标准审定准备工作。抓计量、惠民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广泛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旅游景区、饭店892个(家),检定强检计量器具13.6万台(件),受检率95%以上。开展了定量商品包装专项监督检查,对5类产品20家企业的38种产品进行了检查,平均合格率为96%。积极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工程,集贸市场公平秤、加油机、热能表受检率达到100%,水、气表达到95%以上,免费为百姓家用血压计、家用电子秤等检测1000多件。完成2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超额完成任务。完成计量建标复查22项,为4家企业核发了许可证。抓认证、严把关,强化质量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审核、日常监管和清理工作,对600多家企业开展了监督检查,获证企业日常检查率达到了100%,自查率为90.8%。检查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171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470张。开展了35家获证实验室的监督评审工作,对60家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类实验室进行了专项整顿检查,配合省质监局对81家实验室进行了复评、扩项等工作。新增定州、清苑2个食品检验中心,清苑“河北省燃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已获省质监局批准,正在筹建。编制了《保定市获证实验室情况分析报告》。持续解决检验周期不按时、检验数据不真实、签发报告不核实、发送报告不及时的四实(时)问题,检验报告质量大幅提高。

 

【确保四个到位,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加大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制定印发了《2012年食品保安全措施》,明确了23项具体措施。紧盯高风险区域产品,对省政府明确的2个县域、2个乡镇食品集中生产加工区域开展了专项检查,向当地政府报送了《重点区域食品产业规划提升报告建议》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徐水刘伶醉收购了9家白酒企业,为徐水白酒整合和重组作出了积极努力;望都辣椒小作坊全部取缔,10家企业质量水平和检验能力得到提升;高碑店8家不符合要求的豆腐丝小作坊被取缔。妥善应对应急事件,明胶事件发生后,对发现问题的华鲁食品有限公司移交公安处理,在唐县对检验不合格的5吨明胶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五得利面粉硼砂事件后,第一时间赶到五得利集团雄县面粉有限公司,连夜开展检查核实,取样检测26个,为省质监局决断提供了数据支撑。组织76家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食品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率100%。已建立电子溯源系统69家,建立率90.8%。对已掌握的小作坊建档率达到了100%。对135家企业、405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严防死守,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到位。全年制定工作方案7个,组织开展重要活动、重要时期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安全大检查10多次。针对薄弱环节,先后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危化企业特种设备、汽车起重机、电梯专项整治。重点工作借力政府强力推进,上半年,以市安委会的名义印发了《保定市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对暑期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和重点企业监控重点隐患整改任务集中交办的通知》,将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交办,明确了市直各部门和使用单位的责任,提高整治有效性。13个安全阀校验站获省质监局核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发证率为100%,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登记率为10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监督检查率为74.07%,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现场监督检查率为89.66%,气瓶充装单位现场检查率为100%;全市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项整治,确保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到位。对省质监局明确的电线电缆、人造板、复混肥、防水材料等4类产品开展质量整治,4类产品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1.4%,较上年有大幅提升。大力推进监检一体化工作,前三季度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5.7%,比上年提高34.7%,不合格后处理率为100%;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2%,比上年提高4%,不合格后处理率达100%;市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6.25%,100%完成了市抽任务。加强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检查,新批准2家,换证6家,新增检测线4家,建立安检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3家。6月份,对容城县毛绒玩具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重拳出击,确保扶优打假治劣工作到位。围绕百姓关心的食品、农资、建材、汽车、家电等产品,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共检查生产销售企业、批发零售市场、建筑工地750余家(个),立案81件,涉案货值66.1万元。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进千企·保平安”等专项打假9次,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500余人次,车辆7200余台次,检查各类企业6900多家次,查办各类案件千余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起,向其他市通报案件线索1次,有力地遏制了假冒伪劣行为,保护了合法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加强法制质监建设】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落实省质监局涿州2010年“8·16”法制现场会精神,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设计制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立案登记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流转登记表》,全过程把关监控。进一步完善县级局法制机构建设,固定专职法制人员,全年组织法制和一线执法人员培训3次,人员1500多人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案审会制度,对357份案卷进行了评查。继续实行法律顾问制度,为系统提供法律援助,全年提供咨询120余次,处理法律事务10多件,全年没有出现一起行政复议。

 

【推进政府质量奖初见成果】拟制了《关于对质量与名牌创建工作的奖励意见》,多次向市政府主管市长做专题汇报,得到充分肯定。与市财政局、法制局协调,经多次修改,补充完善,并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已上报市政府,等待市政府批准通过。

 

【计量技术机构建设100%通过验收】根据省质监局2012年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方案,2012年继续推动6个县计量技术机构建设,系统共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技术机构建设。全市系统6个县的计量技术机构以最低97分的成绩顺利通过省质监局验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果丰硕】刘伶醉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于7月10日公示。清苑熏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示期顺利通过,正在进行专家评审前的准备工作。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达9个,列全省第一。

 

【区域性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果明显】在区域性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中,本市满城县生活用纸被确定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区域。通过整治工作政府化、质量工作经常化、监管工作制度化、企业工作具体化,满城县生活用纸企业由整治前的204家企业优化到目前的90家,产量由整治前48万吨提高到现在的60余万吨,10余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产品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8个生活用纸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

(田凯)

 

综合管理·食品药品管理食品药品管理

 

【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能是对餐饮消费环节和保健食品、化妆品进行监督管理;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等)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内设办公室、人事培训处、财务处、食品保化处、药品注册与安全监管处、医疗器械处、市场监督处、药品稽查处、法制审批服务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等11个处(室)。下设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直属分局。保定市药品检验所为局直属单位,组建了市食品保化监督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直属事业单位,全面履行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责。

 

党组书记  局长  徐顺通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杨静(女)

党组成员  副局长  赵彤(女)

马立新  王彦秋

 

【概况】2012年,市食品药品监督工作围绕市委提出的“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强监管、促发展,努力把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装在心中,把监管责任担在肩上,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进一步树立,药械、餐饮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系统涌现出“良心油条哥”刘洪安等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完成了迎十八大食药安全保障、基层建设年、政府放心早餐工程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市局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开展了餐饮医药行业争做诚信经营者、善美保定人活动,将餐饮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与“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保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创建保定诚信餐饮品牌的发展方向,5月,培树的诚信餐饮典型“油条哥”刘洪安走红网络,受到全国人民追捧,油条哥受邀参加了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网络点击量高达3000多万次。为了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良心餐饮、诚信经营”的热烈期盼,切实承担起让老百姓对吃上安全、放心食品的重任,局党组经研究提出解决早餐摊贩重复用油、推进“放心早餐工程”,促进餐饮医药产业上档升级三点举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1+1》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各大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市长李谦迅速作出批示,给市食药局拨款100万元用于政府早餐放心工程,已在全市发展了41个放心早餐示范点。省委书记、省长均作出了批示,省领导在接见刘洪安时说:“保定为河北争了光,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个榜样能改变一个历史,保定的小餐饮乃至河北的小餐饮也许将有历史性改变。”油条哥成为了保定又一张名片。

 

【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2012年先后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年、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整治、中药材市场整规等20余次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0余起。召开由药械企业参加的千人大会,公开通报典型药品违法案件,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全市共完成检品1281批次,其中监督性检品1077批次,检出不合格药品45批次,不合格率为4.18%。省政府药品安全督导检查组对保定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河北省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安国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4月~8月,先后有副省长杨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省长张庆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聂辰席等到安国调研,市食药局受市政府主要领导委托,组织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中药材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共查获疑似染色丹参5280公斤,假秦艽60公斤,提取栀子750公斤。查处假劣案件11起,涉及中药材品种15个,涉案金额19万余元,2起案件移交公安,进一步净化了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秩序。为推动药都发展,市食药局参与起草了《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规范发展报告》,提出的“建立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扶持建立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建议得到采纳,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医药报》等7家中央媒体到安国采访,对中药材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正面宣传报道,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有望迎来第二次腾飞。

 

【基本药物监管】以中药制剂为重点品种,加大基本药物生产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每季度检查一次,检查时重点针对物料来源、原辅料及成品检验、生产工艺、GMP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基本药物生产企业96家次,责令企业整改8家,已整改到位。根据确认有效的药品标准对15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269个执行国家药品标准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并与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签订标准执行责任书,同时督促企业实时关注国家药典委员会及省局网站公布的药品标准信息,确保基本药物品种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国家药品标准进行生产。按照合理分布,均衡抽验的原则,对在产药品全覆盖抽验,对基本药物品种特别是中药材涨价幅度大的中药制剂增大抽验频次。按照省、市食药局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计划,完成基本药物抽验60余批次,中药饮片抽验20批次;完成省评价性抽验7品种21批次。协助省药品检验院完成国家评价性抽验26批次。开展药品检验报告电子平台操作培训。为进一步推进药品检验报告电子版,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检验报告电子版平台的操作水平,10月30日,市食药局聘请省食药局有关专家率先针对药品检验报告电子版平台操作进行培训,获得了省食药局领导的大力表扬。共培训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微机操作员120余人。

 

【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新版GMP认证实施计划。成立了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新版GMP实施情况座谈会,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新版GMP的进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申报新版GMP认证的时间。共有9家企业通过了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新版GMP认证分类指导分期实施。要求无菌企业务必须于2012年底完成软、硬件改造,确保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版GMP认证,其它企业务必须于2014年底前完成软、硬件改造,确保2015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版GMP认证。加大药品GMP跟踪检查力度。以原料原药材来源、质量检验、销售情况为检查重点,对全市所有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GMP跟踪检查,共计跟踪检查49家,其中采取飞行检查方式检查20家。

 

【确保人民群众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以打击违法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学生“小饭桌”专项监督检查、食用油脂和餐厨废弃物管理专项整顿、“瘦肉精”专项整治等12项专项清查。开展了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和元旦、春节期间、“五一”期间、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全市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其中涿州市、望都县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在全市全面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全市市直管学校食堂、大型以上餐饮单位、高速服务区餐饮单位、集体餐饮配送、中央厨房量化评定率达到100%,其他餐饮单位达85%。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全部建立企业监管诚信档案。积极推行诚信守法承诺及信息公示制度。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和示范店制度,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举报投诉制度,逐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不断完善全市餐饮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化妆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使用专项检查。组织了对上海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虚假标识产品,省食安办关于人民网报道黄金肾保、“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假冒保健食品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使用禁用物质专项检查及对部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监督检查。通过多项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保健食品质量和市场秩序。

 

【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年内完成了环首都经济圈扶贫开发会议、海峡两岸美食节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及驻会任务共69次,出色完成了西北部山区特大洪涝灾害灾后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全年累计保障时间146天,其中覆盖法定节假日达半数,地点涉及全市27个县(市、区)中的23个,共计保障317餐次、9万余人次食品安全,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搭建媒体平台。围绕“京畿强市、善美保定”、“诚信经营”等主题,与报纸和电视台《聚焦》栏目合作,宣传药品法律法规和诚信自律经营意识。二是搭建公益平台。开展药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在保定电视台滚动播放安全用药宣传片,提高居民安全合理用药意识。三是搭建咨询平台,市区及22个县(市)全面开通运行“12331”投诉举报电话,并做到了24小时、365天全天候接通,及时收集群众、媒体反映的食品药械安全问题,及时核查、有效研判、妥善处置本行政区域的投诉举报。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153起,确保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以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新增职能和不断强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需要性和培训效果为重点,不断充实、完善、巩固、提高六种培训模式(联合培训、联办培训、上门培训、层次培训、委托培训、网络培训),培训工作已形成全系统高度重视、协调联动、全面展开、不断提升的崭新格局。累计组织药品GMP、GSP培训10期,培训从业人员1345人次;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员培训3期,培训从业人员908人次;与15个县(市、区)局联合举办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从业人员、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共计15期,4460人次。

(王爱华)

 

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

 

【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直属部门。依法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实施重点监管;从综合监管的角度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行业)和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承担保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内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处、政策法规指处、规划科技处、企业培训处、4个安全监管处(一处、二处、三处、四处)、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处、事故调查处、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煤炭安全管理办公室,以及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工会等17个处(室),下设执法监察支队、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中心。

 

党组书记  局长  王宪刚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刘军  白宏伟

李铁庆  张占军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孟贤会

党组成员  监察支队长  薛文龙

调研员  张伟光

监察支队政委  马增福

 

【概况】2012年市安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为“十八大”顺利召开保驾护航这个中心,以“安全生产深化落实年”、“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规范年”和“安全文化建设年”为载体,以强化精细化监管、监察执法和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集中行动为抓手,着力规范“四项责任”(政府的组织领导责任、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不断提升“四个能力”(监管监察能力、安全保障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开拓创新,合力攻坚,下大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全力打赢了“十八大”安保和“7·21”强降雨尾矿库安全两个漂亮仗,高标准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高危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职业卫生行政许可、安全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的年度安全生产各项任务,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杜绝了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和工矿商贸企业较大事故,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连续6年“双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20起,同比减少37起,下降3.2%;死亡275人,同比减少21人,下降7.1%;死亡人数比省定控制指标(291)少16人,占省定控制指标的94.5%。安全生产整体工作在前三年在全省综合排位实现“三连冠”的基础上,继续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多项工作受到了国家、省的充分肯定与表扬。其中,“安全生产月”活动被国务院安委会、中宣部、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评为先进单位,“十八大”安保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成功实施了张石高速公路岳家沟隧道塌方事故应急救援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7·21”强降雨尾矿库安全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和省安监局通报表彰。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一是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市委坚持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市政府把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目标及重点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季度防范安全事故例会制度,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市委书记许宁两次主持市委常委会听取安全生产专题汇报,深入基层对安全生产进行调研,并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长李谦坚持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深入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就安全生产进行调研;副市长杨宝东到市安监局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调研,并坚持每周听取安监局工作汇报,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重大危险源、重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亲自督办重大隐患的整改。二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年初对市安委会进行了升格调整,主任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委会成员由原来的各单位主管领导调整为主要负责人,并将组织部、政法委纳入安委会,各县(市、区)、乡镇也参照市里做法对本级安委会进行了调整,并严格落实了安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具体化,列入2012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并在年终实施了重点考核。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年初,市政府主要领导与27个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21个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重点任务事项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落实分解方案》。年底,把安全生产作为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了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直接挂钩,对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对重大隐患不排查、不报告、治理不力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资格;对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发生重大事故,或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严格问责。

 

【精细化安全监管全面推行】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连续6年在安全生产领域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将全市所有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全部划分到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逐一拉出名单,分级建立了台账。对市、县、乡三级督导检查频次、内容等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日常监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二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在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继续推行了“一会一卡”(召集例会和安全提示指导卡)和“三定一表”(定时、定人、定量,安全检查表)制度,由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将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以召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例会和安全提示指导卡的形式,及时传达到所监管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动态控制和指导。三是不断凝聚监管工作合力。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安全生产“三联互动”(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通过召集部门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或联合督导检查活动,进一步整合了安全监管力量。先后召开了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民爆物品、职业卫生、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特种设备、旅游等安全监管联席会议,组织10多个部门和相关专家,开展了职业卫生、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水利设施、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民爆物品和医院、学校安全等多项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使安监部门的综合监管、有关部门的行业监管和消防、质监、气象、燃气等部门的专项监管得到了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和规范了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四是突出重要时期的安全监管。对“两节、两会”、“五一”、暑期、汛期、安全生产月、“十一”、“十八大”、冬季等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始终坚持早安排、早动手,制定详细计划,不断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监察执法检查,实行严密防控。6月份,针对暑期、汛期安全事故预防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重点行业领域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对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保定市暑期、汛期安全事故防范要点》,并采取集中交办的形式,对33处地质灾害点、72家重点隐患单位和重点企业、21处隐患路段、335台特种设备、14处燃气管线占压等监控整改责任,逐一进行了分解督办。特别是在“7·21”强降雨期间,提前预判,及早部署,一线指挥,快速做出反应,组成5个督导组,在强降雨到来之前,分赴涞源、易县、涞水、唐县、阜平,对尾矿库盯防和人员撤离等工作进行协调督导,组织6万多人提前进行了撤离,有效地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全市尾矿库实现了“未垮一坝、未死一人”的目标。五是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始终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推进。制定出台了《保定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市、县、乡、企各层面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频次、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定了安全生产22条,对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力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向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100%覆盖。2012年,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乡镇按照高危行业企业每月一次、一般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每季一次的频率,共排查企事业单位8万多家次,发现一般性隐患32550处,完成整改30427处,整改率达到94%。

 

【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维护安全生产秩序】一是重视程度高。4月17日,全国、全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长李谦立即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5月2日,李谦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组织各副市长和有关部门一把手,对“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集中行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许宁专门作出批示。二是组织力量强。市政府成立了由李谦任组长、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职、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及市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对全市“打非治违”专项集中行动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三是落实行动快。在省方案正式下发之前,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将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以“一会一卡”的形式,立即传达到企事业单位,让企事业单位先动起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查自纠集中行动。同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保定市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集中行动工作方案》(保办字〔2012〕50号)。市安监局根据自身承担的监管职能,制定印发了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卫生、冶金建材、监察执法、专题宣传、廉政督导等10个专项具体行动方案(〔2012〕保安监管53号),每季度召开一次执法工作专门会议,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督查调度;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全市总体安排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全部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四是标准要求高。明确了“5个100%”的工作要求,即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各类在建工程施工项目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隐患按时整改率达到100%,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查处率100%,为全市“打非治违”行动明确了方向。同时,对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规定(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实施严厉处罚,对所有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强制断电措施,确保关闭到位。五是取得效果好。全市共组织各类督导检查组5382组次,出动执法人员31776人次,检查企业18949家,发现隐患问题24101处,暂扣或吊销证照1604家,关闭非法企业97家,责令三停624家,查处纠正违法违章行为32679起,全市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尤其是在“十八大”安保工作中,针对保定的特殊地理区位和承担的特殊政治责任,从10月1日起至“十八大”结束,在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实行了“临时特别管制措施”,对重点行业企业派专人实行24小时驻厂盯防,实行领导干部分包督查,确保了“十八大”期间未发生任何有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

 

【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和标准化建设】2012年,继续组织在“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职业卫生、冶金、特种设备、燃气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大力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安全生标准化达标活动。1.煤矿:市编委批准关于成立保定市煤矿工业安全管理局方案,并上报省编办审批。对全市现有的五处煤矿,已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煤矿企业联合重组方案的批复》,完成了炭灰铺煤矿、野北煤矿、燕川煤矿、涞源煤矿的兼并重组,涞水煤矿已关闭到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煤矿整合重组和关闭任务。阜平炭灰铺煤矿已进入技改阶段,所有煤矿企业在技改完成后将全部达到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自技改之日起同时施工,技改验收之日同时完成验收。2.非煤矿山和尾矿库: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全部158家露天矿山中推广使用了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和非电起爆技术,完成了全部地下矿山的机械通风改造和采空区处理;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全年完成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尾矿库企业创建标准化企业57家。全市持证矿山企业404家,累计完成标准化创建380家,达标率为94%,超额完成省安监局80%的任务目标;大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全市24家地下矿山已完成安装17家,完成率达到71%,超额完成省安监局60%的任务目标;全面落实三等以上尾矿库县级领导分包制度,对其它尾矿库全部落实了包库领导,配备了安全副职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7座三等尾矿库已有6座完成在线监测安装,剩余1座已经完成了设计,超额完成省安监局80%的目标;按照省安监管一〔2012〕37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行地下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并在涞水县恒通水电有限公司召开了尾砂胶结充填现场会;开展班组建设、安全基础管理试点建设,非煤矿山基础管理试点企业共完成3家,非煤矿山班组建设示范单位1家,完成了省定任务目标。3.危险化学品:切实加强搬迁企业的安全监管,对涉及搬迁的4家企业(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河北田原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新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大监督检查频次。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和河北新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涉及到的氯碱车间已经停产,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和河北田原化工有限公司已完成搬迁计划;全力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标准化建设和专项整治,71家涉及标准化的生产企业,9家已达标,9家通过审核,其余53家已进入标准化建设程序;9家涉及危险工艺改造的企业,6家完成自动化改造,3家停产;加强对7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督导检查,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48份,强制措施决定书3份,发现安全隐患676条,整改落实608条,责令停产整顿企业9家。4.烟花爆竹: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责任和“打非”工作要求,成立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联合督导、联合检查,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安全监管。开展了“三超一改”、转包分包及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和礼花弹、黑火药、引火线、氯酸钾等专项治理。全年打掉非法生产窝点6个、非法储存点36个,破获案件178起,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78人;收缴烟花爆竹2.4万枚、黑火药680.3公斤、各类原材19672个,确保了烟花爆竹行业领域事故预防形势的持续稳定。5.民爆物品:加强了2家生产企业和9家民爆物品库的安全监管和日常巡查,严格执行定量和分类储存规定,没有出现违反规定存储、混放现象。组织开展缉枪治爆、严打整治“亮剑”、“打非治违”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涉爆刑事案件4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名,打掉31个涉爆团伙,端掉非法制贩、私藏窝点51个,收缴炸药98.79吨,雷管177.7万枚。6.道路和水上交通: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规定,所有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到100%,并建立监控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强化了对相关车辆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控;组织开展了道路交通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道路客运安全整治、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三超一疲劳”、涉牌涉证、酒后驾驶、治理市区大型车辆、校车治理、严打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秩序整治百日会战等各类专项行动10余次,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3万例,其中酒后驾驶8946例、涉牌涉证9.6万余例、客运车超员1.95万例、超速52万例、超载2.2万例,取消不符合经营资质的客运车辆41辆、旅游包车5辆;制定长途班线客车排查整治方案,39部长途客运车辆均能做到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排查国省干线4条、一类桥梁607座、二类桥梁152座、三类桥梁55座、四类以上桥梁4座,隧道7条,对所有排查出的病害桥梁,均已设置限速、限行标志,并列入维修计划。审验船舶357艘、船员452人、水上漂流项目8处,纠正水上违法35起。7.消防安全:深入开展“平安消防”专项行动,构建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管理体系,强力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出台了《保定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达标暂行标准》;进一步加大了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全市32座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全部对外开放,累计接待群众20万人次。利用消防宣传车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消防宣传220次,先后组织开展了“红色流动大军——万名出租车司机消防志愿者在行动”、“小记者消防志愿者”、“百场宣传进校园”等专项宣传活动,组织消防疏散演练324次,播放宣传视频20余万次,发放消防宣传品10万余份,发送手机短信42.5万条,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10万人。8.建设施工: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分四个阶段,持续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了领导分包和部门监管责任,认真组织开展了首季执法检查、“两节、两会”、春季复(开)工、五一、暑期汛期、中秋、国庆及冬季建施工安全专项行动;强化施工单位资质把关,坚决防止不具备相应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了所有在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对塔吊、提升等施工机械,严格落实了注册备案制度,加强了对安装、运行、拆除等环节的监控;组织市、县有关部门对1300多处在建施工项目进行了不间断的动态跟踪监控督查,进一步强化了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9.职业卫生:完善职业卫生目标考核体系,把职业健康监管写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签订的《2012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健康培训、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等重点事项,列入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计划;加强职业卫生机构建设,全市27个县(市、区)、开发区都成立了独立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均配备了2名以上专职监管人员,监督检查装备配备经费分阶段逐步纳入了财政预算;成立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领导小组,加强了专家队伍建设,全市有5家评价机构和2家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了备案,为职业安全健康的监管监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监督检查,共对32家企业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审查、验收、备案;全面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共申报备案企业5190家,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对全市机动车维修、IT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和石棉、石英砂、木质家具制造行业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专项培训;扎实推进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69家企业办理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其他企业已进行了办证登记,与检验检测机构和评价机构签订了协议,在抓紧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价;加强职业健康监管监察人员培训,集中开展了企业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培训,对27个县(市,区)、开发区和25家省属以上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0期,培训15863人,各类企业职业健康岗前岗中培训已达10多万人次。10.冶金建材:组织开展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全市2家冶金企业中,涞源奥宇钢厂通过二级标准化验收,另一家亚鑫钢厂列入产能淘汰企业,炼钢、炼铁二单元有50%达到二级标准化,冶金企业煤气系统安全设施全部实现联网,联网率达100%。省属以上建材二级标准化达标率100%(曲阳金隅水泥、易县太行合益水泥、北新建材),其他建材企业二级标准化达标率30%以上,三级达标率30%以上,冶金企业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制定了《保定市冶金企业十大风险岗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冶金企业热风炉等10个较大风险作业岗位风险辨识表、事故防控措施、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及安全作业程序完成率100%,已通过省检查验收。制定了《保定市机械等行业标准化建设保障措施》,组织开展了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基本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了完整的达标企业统计信息库,并按季度对达标企业进行了统计上报。11.特种设备:组织开展了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检查、电梯专项整治、产业聚集区锅炉和危化企业冷库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整治、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排查等活动,加大了对全市无证非法充装站的查处力度,共查处9家非法车用气瓶加气站和9家非法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并予以关停、取缔。对全市大型起重机械按期进行了检验,保证了大型起重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一是加强培训监管力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制定了《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考核办法》;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市级安全培训考试基地建设,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验收,并实现了与省培训考核系统的联网运行。保定市九安、定州市、涞源县、唐县、易县、博野县等6个培训机构已完成考点建设,能够达到独立完成范围内所有培训工作。二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安监人员安全培训。6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安监局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主管领导进行了一周集中学习,共培训县级领导干部150多人;在暑期、汛期、十八大安保期间,利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市政府又专门组织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集中学习。进一步加大了对县、乡安监人员和乡镇干部的监管业务培训,共培训700多人,持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人员培训率达到了100%。三是强化企业全员培训和社会化宣传。全年共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8600人次,安全管理人员15600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9300人次,接毒接害岗位人员15400人次,其他从业人员28320人次。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培训,各类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安全培训相关制度和规定,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了培训台账和从业人员档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均做到了持证上岗;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印发了《保定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市安委会副主任、安办主任王宪刚在保定电视台上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讲话,《保定日报》发表了题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评论员文章。组织各部门及企业分别在人民广场、总督署广场、军校广场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有关宣传资料一百多种近万余份,制作展板100余块,各种读本共计12000余册,直接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2012年,保定市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

 

【强化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市及重点县(市、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2012年,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标准和保定市编办《关于调整县市区安监部门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加强重点县(市、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17个重点县(市、区)实现了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和装备“五落实”;市安监局2012年争取市财政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应急救援装备。其他县(市、区)、开发区明确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社区、乡镇落实专职应急管理负责人,各类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均明确了应急管理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二是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应急队伍建设。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已投入运行,充实完善了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和装备等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并实现了市、重点县(市)指挥平台对接和10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互联互通;在2011年完成10个重点县(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又有9个县完成了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顺平县、雄县、定兴县、容城县4个县的应急平台建设也已开始招标建设,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多次受到省安监局表扬。三是强化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和演练工作。按照网格化监管责任分工,组织开展了高危行业和重点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备案工作,备案率达到了100%,其中市级共计完成905家企业的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各县(市、区)局共计完成1275家企业的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完成了全市90家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建档工作,并颁发《重大危险源备案证》,备案率达到了100%;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周”活动,各级各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都制定了“应急演练周”演练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市、县两级政府综合应急演练23次,部门应急演练40次,全市1239家高危企业、行业都进行了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进行了评估建档。四是强化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完成了本级负责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按时结案率达到了100%,对各县(市、区)负责的9起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挂牌督办,全部完成审核备案。对省交办的事故及群众举报的隐患及时进行了认真核查,事故报告和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无迟报、瞒报和谎报事故。

 

【强化安全执法监察,遏制非法违法行为】一是加强执法工作的组织计划。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每季度防范安全事故例会上,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按照省《关于编制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安监部门认真编制年度执法计划,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在上级安监部门进行了备案;市安监局坚持每季度对执法工作进行一次督查调度,各县(市、区)安监执法部门,严格按照年度执法计划的要求,制定阶段执法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执法任务,并按要求上报了执法情况和统计数据。二是突出重点时期和重点行业的执法检查。在春节、“两会”、“安全生产月”、暑期汛期、国庆节、十八大和冬季等重要时期,分别组织开展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人员密集场所、打击非法开采、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校车安全、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多次集中执法活动,确保了重点时期的安全稳定。结合“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首季集中执法行动、“决战四十天,迎接十八大”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整治特别行动,共检查企业18562家,发现隐患27248处,整改26940处,立案1486起,经济处罚2051.3万元。其中市监察支队共检查企业380家,发现隐患1161条,督促整改隐患1118条,立案87起,经济处罚209.2万元。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加强执法考核,提高执法质量。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八步规程”(计划、准备、检查、取证、送审、处罚、复查、组卷)的要求和国家安监总局31号令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执法行动;对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逐一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分析处理,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和案件审核制度,做到了违法事实认定准确、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自由裁量适当,提高了案卷的质量,有效避免了执法过错引发错案;建立健全了案卷评查制度,完成了省安监局安排的互查工作,组织对辖区内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检查评审,对查出的问题向各县(市、区)进行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市、县两级安监执法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逐一对整改情,除部分隐患整改期限未到外,其余全部都按时整改到位、处罚到位。四是加强了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市、县(市、区)均成立了独立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设立了专门编制,执法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保障,加大了执法装备的经费投入,全市共配备执法车94辆,电脑132台,打印机77台,照相机70部和一定数量的摄像机、录音笔、个体防护及检测设备器材,为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财政支持,将安全生产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而且执法专项经费逐年递增,并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经济处罚收入全部用于安全生产工作。

(赵路)

(编辑:admin)
  • 上一篇:政法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