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区街巷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古今地名 > 街巷 > 保定市区街巷 > 正文

淮军公所街

更新时间:2013-02-17 10:40:00点击次数:123018次

淮军公所街淮军公所地处旧城西南隅,东与兴华路、唐家胡同、铁面将军庙成十字相接,西至多祥街、粉房胡同,路长近280米。此街因其中部路北建有淮军昭忠祠公所而得名。“淮军昭忠祠公所”简称“淮军公所”,是一座东西115米、南北120米、占地1.7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此地原是县城隍庙、土地祠故址,清咸丰初年,庙宇废弃,由清苑平陵胡汉秋出资购为私产,辟为菜园。光绪十四年(1888)由湖南提督盛军头目周盛波等倡议,并领衔集捐,李鸿章于五月十日专文奏请并奉诏在保定城内修建淮军昭忠祠。于是购得胡氏菜地进行施工,越年建成。此祠专为列祀同治四年(1865)以后淮军镇压捻军中阵亡或受伤病故将士,及同治九年(1870)以后调派淮军来直隶防海,在北洋积劳病故者的场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病故,“两宫震悼”,命京师及有关各地特专建祠。于是,保定将淮军公所东路进行改建,1902年建成“李文忠公祠堂”,西路仍为淮军昭忠祠。据传,为了修好这座淮军公所,从江南广召能工巧匠,但对当地的工匠却极鄙视。这可气坏了保定的工匠,感到这是极大的侮辱。保定城里有个瓦工头儿,叫花儿李,此人聪明伶俐,眼珠子一转就是个主意,他看到这种情况,就把伙伴们叫在一起,商量起来。当时,淮军公所的总监工住在火神庙,每天到工地上去,必须通过穿心楼,路过县学街,花儿李就在这段路上转悠,当转到县文庙前,看到院内雄伟高大的一整组宫殿式建筑,但却没有一座像样的照壁时,计上心头。一天,花儿李对瓦匠师傅们说:“常言道,出水才看两腿泥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他们不是说咱们保定的瓦匠不行吗?咱们给他拿出个样子来看看。我打算在县学街口,修一个影壁,谁有啥本事就使啥本事,大伙合计合计。”并说他有个朋友,是砖窑的掌柜的,砖有的是,叫他给咱们帮忙,大伙都说是个好主意。花儿李跟砖窑掌柜的一说,掌柜的满口答应了。说干就干,立刻就兴工修影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几天,一座蛮漂亮的影壁在县学街文庙前修起来了。来往的人都围起来看影壁上的砖花儿:正当中刻了个鲤鱼跳龙门,四角刻的是树枝树叶在外头,鸟儿拍着翅膀在里头。淮军公所的总监工一看,都看傻了,问:“这是哪儿的师傅的手艺,刻得这么好!”一个正在刻花的小伙子抬起头来,看了总监工一眼,说:“老先生,别夸俺了,这些花花草草的都是徒弟们干的活儿,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呀!要是叫师傅知道了,得骂俺们!”监工一听,吓了一跳:“保定真有能人呀!徒弟的花儿刻得都这样好,师傅就更了不起了!”非要看看他们的师傅是什么样儿的。徒弟们把花儿李找来,总监工的一看,伸出大拇指直夸好:“保定有好样的,修淮军公所,你们怎么不加入呢!”花儿李说:“俺们这点手艺,人家不要。”总监工说:“要!这事儿我说了算,拿我的片子去,今个儿就上工!”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据说李鸿章还领着他老娘去看过保定工匠们修的影壁呢。淮军公所修好了,那高大的门楼,墙壁上精致的雕花,都有着保定工匠们的心血。“巧修影壁”这件事儿,就传为佳话了。如今,淮军昭忠祠公所主体建筑仍在,淮军公所街和两侧破旧的民居已被宽敞整齐的街道、一栋栋新式居民楼所取代。淮军公所街也与兴华路连为一体统称兴华路了。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