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文化艺术界 > 正文

田间

更新时间:2013-02-01 09:43:00点击次数:5083次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参加《文学丛报》和《新诗歌》的编辑,主编《每月诗歌》。1936年回家乡。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写出长诗《给战斗者》。1938年春,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夏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街头诗运动,写出街头诗《义勇军》、《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1938年底随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晋察冀边区。1939年4月,调任新华社记者,参加了百团大战、大龙华战斗、黄土岭战斗等战役,写出大量通讯和诗歌,并在前线结识贺龙将军等,写出反映八路军战将风采的诗篇。1941年,先后任晋察冀通讯社记者、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晋察冀边区分会副主任,并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员、边区文救会执行常委、边区文联常委、边区诗会主席等职。主编过《山》、《鼓》、《晋察冀文艺》、《晋察冀艺术》、《诗》等文艺刊物和报纸副刊。

田间将街头诗带到了边区,推动了边区诗歌运动的开展。写出诗集《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她也要杀人》、《抗战诗抄》、《短歌》,长诗《亲爱的土地》、《铁的子弟兵》,在边区产生广泛影响。所写33首诗歌、墙头小说、散文等作品,在1942年边区文联及鲁迅文艺奖金委员会开展的“军民誓约运动征文”中获甲等奖和乙等奖。1946年在晋冀区《新群众》杂志社任社长时,写出长诗《赶车传》(第1部)、《戎冠秀》。

田间是街头诗最热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诗诗行简短、节奏急促,形成独具特色的鼓点式的短行诗,音节铿锵有力,善于表现战斗的情绪和气势,富有鼓动性,不仅鼓舞着边区军民的抗战激情,也得到了大后方人们心灵的回应。著名诗人闻一多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称他的诗“朴实、干脆、真诚”,具有积极的“生活欲”,“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入你耳中,打在你心上”。“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因此,田间又有“擂鼓诗人”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从事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工作。两赴朝鲜战场,曾深入坑道前沿阵地采风,列席板门店谈判。1958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1964年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开罗参加亚非作家大会。“文化大革命”后期,任河北省文艺组党组书记兼组长。1978年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会员等。从1959年到1961年写成长诗《赶车传》的2至7部。著有诗集《给战斗者》、《我的短诗选》、《天山诗草》、《田间诗抄》,散文集《板门店纪事》、《欧游札记》、《火花集》,论文集《海燕颂》、《新国风赞》等。1985年8月30日逝世。

(编辑:admin)
  • 上一篇:韩俊卿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