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涞水县—古建筑

更新时间:2012-09-10 17:39:00点击次数:15309次

镇江塔

位于娄村满族乡中水东村西,清水河东岸,也称水东塔。据传,古时清水河雨季时常有洪水倾泻,淹没庄田,为遏其患,修塔镇之,故名镇江塔。这里山围水绕,杨柳含烟,风景如画,塔立其中,景色宜人。

此塔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14米,平面呈正方形,边宽2.7米,呈棱台式,上下收分较小,从地面第一层檐辟一南向拱形券门,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其上减地浮雕蔓草纹花边,内刻楷书“南无十方诸佛,南无万万尊菩萨,南无四方极乐世界”等字。券门内再置简易青页岩槛框,其右框上阴刻“万历二十三年重修”字样。塔内有佛龛,佛像已无。塔檐采用叠涩法狗牙相错托砌而成,塔刹由八角柱形刹座及砖刻双层仰莲花瓣承托葫芦形刹顶。该塔肇建年代无确考,据1933年傅增湘、周兆痒所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先天二年(713)建。根据塔形、建筑用料、结构特点分析,此塔与房山云居寺唐玄宗李隆基第八妹金仙公主塔极为相似。近年众多古建专家考证,也认为是唐塔。据县志所收“重修龙岩寺右侧古塔记”载:“龙岩寺创额于金大定十八年”,但未谈及始建年代,只说到明代正德元年(1506)四月,因古塔年深朽弛,层檐颓毁,龙岩寺比丘尼本果、本正二人不忍观之,共议特邀乡人重修,并将修葺经过撰文勒石敷于四层檐上,以传千古。之后,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及清代多次重修。此塔造型朴雅,小巧玲珑,为了解唐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岗塔

位于涞水县城西北的西岗上,原名已佚,因塔建在西岗上,后人便称西岗塔。它西控群山、东瞰拒马,登临俯视,涞水古城尽收眼底。清代诗人陆扆箴有“秀入西山疑暮霭,影横北斗贯长虹”之句。相传,此塔曾作为军事瞭望之用,故又称瞭敌塔。

该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砖结构。通高36米,须弥座式基座由须弥座、斗拱、勾栏与平座构成,下有八角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各立雕有腾龙图案的角柱和间柱,各柱之间为素面壶门,其上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平面每面补间施二朵计心造重拱五铺作斗拱。转角铺作除于正侧两面各出45度斜拱两缝外,与补间相同。齐心斗承托勾栏的地栿平座勾栏华板,浮雕亚字和曲尺形几何花纹。寻杖和盆唇之间雕有图案化的缠枝西蕃莲、牡丹、卷草、莲花等花纹,形制十分精美。花纹之间各置小斗承托寻杖,显得勾栏更加繁缛华丽,平座以上用莲瓣三层承托塔身。第一层塔身高5米,八角施塔柱,作经幢形,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上覆两层幢身和刹顶。塔身上部浮雕云头垂帐用以代替阑额,其上置薄而宽的普柏枋,在转角处出头;其断面垂直截齐,檐下面每面施60度斜拱五铺一朵,上托撩檐,华拱上出批竹耍头,转角铺作与平座转角铺作相同。

塔正向四隅辟拱形券门,其余四隅置扁方形假窗,内饰竖格式窗楼,显得明快简朴。塔身之上共拔檐十三层,除第一层施木质檐椽和砖制飞子之外,其他各檐均为砖制,第二层至十二层皆矮。各檐之间距离相等,无斗拱装饰,均为叠涩手法向外砌出七层,代替斗拱、檐椽。出檐长度逐层递减。各层檐的转角处均用木质角梁,用于悬挂风铎。十二层至十三层檐距较高,辟正向四拱形券阑额普柏枋及转角斗拱与第一层檐相同,但形制略小。檐上部为素瓦盖顶的八角攒尖屋脊,各有脊兽多尊,顶部塔刹,绝大部分被毁掉,仅留八角形基座和仰莲(受花)双重。建筑年代暂无确考,但从造型风格、结构特点看,应属辽金时代遗物。除塔刹顶部有裂损外,全塔中线垂直,巍然矗立。为研究辽金古塔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化寺花塔

位于永阳镇北洛平村北2.5公里处的龙宫山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100米的山崖平台上,俗称万佛塔。据明代《重修龙宫山庆化寺殿宇记》碑记载:“庆化寺建于乐平里龙宫山,相传始于汉代。”此寺在明洪熙元年(1425)、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十八年(1482)、嘉靖三十九年(1560)、万历二十九年(1601)皆重修。今存几通残碑和一较完整的砖砌花塔。

花塔通高13米,周长19.2米,砖木结构,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高3.4米。束腰各角皆雕力士11尊,面目狰狞。每面中间砌壶门2个,内雕弹琴、吹萧、跳舞等形式各异的乐伎雕像;束腰以上用双杪五铺作斗拱承托,用几何纹雕成的栏板和平座,束腰以下即采用叠涩手法砖砌基底。塔身第一层高3.6米,辟东、西、南、北拱门,每门高1.4米,宽0.66米,门外拱顶的两角处,各雕飞天一尊,形态优美,飘逸自然;门内塔心是一方形柱体,直接承托第一层塔檐,在其体内辟南北、东西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孔,这样既能节约建筑用材,又能起到采光通风作用。其余四隅各置竖棱假窗。八角处皆为半圆形倚柱,直顶第一层塔檐的斗拱,斗拱以上是砖作檐椽和飞子,其上覆瓦,形成第一层塔檐。塔檐各角各伸出一根带铁环的方木,系挂风铎之用。第一层檐以上至塔顶是由八层砖砌小佛龛构成的圆形塔身。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三个寿桃,列成三角形。自第一层到第七层,每层16个佛龛,第八层减为8个,共120个小佛龛。原龛内都有小佛像,现已遗失。再往上逐渐收敛,形成圆形塔刹。

该塔建筑年代没有文字记载,但从结构造型分析,具有辽金风格。因塔刹部分雕饰繁丽,犹如锦绣花团,故称花塔,此塔造型与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类似,众多佛龛装饰塔顶,其艺术构思是表现千佛涌现之意。全塔风格独特,结构精巧。2001年6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甫寺塔

位于义安镇东皇甫村东0.5公里处,原为毗卢寺内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便以所在地村名称皇甫寺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据塔刹铭文记载,明嘉靖八年(1529)曾重修。

此塔处涞水、涿州、高碑店交界地带。这里平畴绿野,一望无际,处处村烟,田连阡陌,塔立于原野之上,有“千畴稻浪平如水,一峰崛地插中天”的感觉。其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砖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下有方形台基,上置八角形须弥座两层,第一层用叠涩法砌成,没有雕刻图案。第二层束腰部分也无雕花,但普柏枋以上每面有一斗三升四铺作补间斗拱一朵,转角铺作除于正侧两面各出45度斜拱两缝外,与补间相同。再上为素面平坐栏板和一较高平台承托塔身。从塔基结构和装饰看,虽无繁缛的花纹雕刻,却显得朴素大方,秀雅风致。

第一层塔身较高,约4米,八角施经幢式塔柱。塔身南向辟一拱形券门,内有一彩绘券顶的庵堂,东、西、北面为砖砌假门,其余四隅为假窗。塔门上部饰二浮雕云头垂帐代替阑额,形似明清建筑中的挂落版,其上砌普柏枋,至转角处相交出头,其断面为垂直截齐。檐下施重拱五铺作斗拱,上托撩檐,斗拱上出批竹耍头;转角斗拱也为重拱五铺作,但在正侧两面各出45度斜拱两缝。第一层檐施檐椽和飞子,其他各层塔身较短,无斗拱承托,采用叠涩手法砌出四层,形成塔檐,出檐长度基本相等,收分较小,塔刹较为完整,下有八角刹座,中有仰莲二层,上置覆钵(宝珠)和铸铁葫芦形塔刹。全塔上丰下锐,是金代建塔艺术中独具风格的范例。此塔于1984年重修,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舍利塔

位于石亭镇东龙泉村西北的金山上,是金山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金山寺又名金山院,坐落于金山半山腰的平台上,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寺居其中,面东俯瞰,悬崖陡峭,林木葱郁,风景秀丽。据碑载:“金山寺元大德四年间圆融广慧禅师所创建”,当时殿宇宽而容众,开设上下东西两坛,“受戒数计十万”。大德四年(1300)三月十五日作龙华盛会七昼夜,并立白玉石塔十三级,同年立碑颂其功德。都功德主为光禄大夫、大司徒,尼泊尔人阿尼哥。金山寺历经几度兴衰,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日渐倾圮凋残,现已成废墟,仅存山门一座,碑刻7通,圆融广慧禅师塔一座(已倒),无量寿千佛舍利塔一座。

千佛舍利塔矗立于高1米、边长6米方形石砌平台上。全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白玉石结构,须弥座塔基。高约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八方,束腰上下雕有精致的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和各种几何纹图案,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繁华秀丽。再上是1.8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向正面中间浮雕无量寿佛3尊。其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塔记”,其下刻有“皇太后圣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相哥、公主寿等千秋”,铭款刻“大元时大德十一年重阳日作太平会铭记”等字样。左右两边阴刻双钩蔓草纹,最下边是阴刻莲花作为承托图案。其余各面浮雕或阴刻840多个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椽,另外每层塔椽还钻有系挂塔铃之用的圆孔8个,共计104个,塔檐之上置仰莲刹座和葫芦形塔刹。1993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位于涞水镇城内居委会东北隅,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存前后三殿,前殿即正殿最大,后两殿并列于前殿正北和西北,规模较小,其他建筑已无存。据明弘治《易州志》载,此庙建于洪武八年(1375),又据重修城隍庙碑记载,弘治四年(1491)、嘉靖二十四年(1545)、隆庆二年(1568)等多次重修,但其建筑仍具有明初风格。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长宽各12米,方形平面,尖山式悬山屋顶,五花山墙,全殿共有柱16根,其中角柱4根,檐柱4根,排山柱4根,金柱4根,高5.12米,其上承托五架梁,再上是三架梁,殿通高8米。后二殿规模略小,梁架结构和前殿相仿,只是屋顶采用尖山硬山式,正脊呈“银锭”玲珑脊式样,并饰有正吻,两山有垂脊、垂兽和排山沟滴。此庙因住居民,门窗已改原貌,殿舍墙壁多处裂缝。7月,为涞水县城现存惟唯一明初古建,对研究明代建筑工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93年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开始重修。

三义庙正殿

位于娄村满族乡娄村村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现存三义庙正殿三间,其余古建皆毁。正殿面阔三间10.9米,进深两间9.45米,为无斗拱大式建筑。屋顶为五脊四坡庑殿式,上布筒瓦,檐饰勾头和滴子,正脊两端饰正吻,四垂脊各置垂兽一个,檐略上翘,通高约7.5米。台基高0.25米,正殿明间面阔4.1米,次间面阔3.4米,用柱14根,其中前檐柱2根,角柱2根,其高均为2.8米。后檐柱2根,山柱4根,金柱2根,其高皆为4.1米。金柱和后檐柱之下有直径为0.5米的方形石柱础,上撑径约0.5米的五架梁,再上由0.35米高的两蜀柱支撑径0.45米的三架梁,再往上三架梁正中用莲座(驼峰)托一高为0.8米的侏儒柱,上置脊檩构成正殿主梁架。金柱和前檐柱之间再架横梁构成梁架,成为殿廊部分,此廊呈圆山式悬山屋顶,位于正殿主檐之下,这种结构形式在古建中具有独特风韵,它不仅迁就建筑用材,而且使古建外貌多姿多彩,在古建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涞水县境内现存唯一一座庑殿式建筑。1993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佑观

位于涞水镇东租村村东。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六年(1826),和硕礼亲王生母王佳氏捐助进行扩建和修缮。该观坐东面西,前殿三间,正面塑佛祖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后殿五间塑三尊菩萨像,两侧并列十八罗汉,后殿两侧有南、北房各三间。前殿南端有一间过道,塑药王神像。前殿和后殿之间,有一个石槽,槽内置放着长有奇花异草的大块上水石,上水石上立有石碑。据光绪年间《涞水县志》记载,在北京白塔寺的三清观与灵佑观有关联,其主持、道人均由灵佑观派遣。1980年10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对灵佑观进行了重修,现已面貌一新,并有数名道士清修。

辛庄头戏楼

位于王村乡辛庄头村中部偏西的低洼地上,四面皆为高台,戏台南侧有一泻水沟,据传始建于明朝,由该村冯阁老主持修建。戏楼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前后两台,中间由隔墙和出入门分开,通高约7.5米,台基高1.8米,面阔8.75米,台面由条石镶边,台身由毛石垒砌而成,梁架分二、四、六、八四层梁架结构,各支撑屋脊的檐檩,屋顶成圆山卷棚式,上布筒瓦,檐式寿面勾头和花纹滴子,两山各置“银锭”花瓦垂脊。楼前明柱6根,后台暗柱8根,高3.20米,彩绘因年久失修已难辨认。据当地居民介绍,此楼在明正德三年(1508)、清咸丰年间(1851~1861)、1946年前曾多次维修,虽有少量构件更新,但仍保持原建筑风貌,是涞水县现存古戏楼之一。对研究明清戏楼古建筑艺术很有价值。

聂村戏楼

位于义安镇聂村西部,坐东朝西,面对药王庙三间,楼分前后两台,前台面阔三间,明间宽3.4米,次间宽1.85米,台高1.86米,前台面宽8.16米,进深5米,有明柱4根,下有腹盆式石柱础,上置三幅云雀替支撑额枋,额承大梁(梁头伸出阑额以外)和一斗三升斗拱六朵(其中明间4朵,次间各一朵),再上撑以檐枋和檐檩。后台面宽10.22米,进深3.35米,用暗柱14根,撑以梁架。前台大梁承6檩,后台小梁承3檩,并低于大梁之下约40厘米。屋脊呈圆山卷棚式(即在正脊的位置上只用瓦连接成过垄脊),屋顶布筒瓦,檐饰兽面勾头和花纹滴子,两山各饰“银锭”玲珑垂脊。两山墙各辟砖券圆窗(直径80厘米)一个,作采光用,后檐墙中间开一后门,前台两侧置南北二门可出入后台,通高约7.8米。建筑造型结构合理对称,雕工精细,始建年代无确考,但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碑载,当时已残破不堪,可见始建年代不晚于乾隆初年。

岭南台古民居

岭南台村位于九龙镇西北15公里左右,黄潭岭南山腰的高台上。全村160余户,600余人。据该村吴家坟古墓碑考(碑立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十一月十三日),该村应建于金末元初以前。村内现存几处明清宅院,虽有残损,但风格犹存。以四合院为主,由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等几部分构成。垂花门楼大门两侧的墙中央设有奉祀土地的小龛。进门后,有靠山影壁,影壁中心镶磨砖对缝的方砖,四面饰有精美的砖雕。四合院内的柱石、樨头、门楣都有木、石、砖雕艺术品,做装饰和点缀,使整座院落古朴雅典,绚丽多姿。雕饰作品分布有以下特点:以门楼和正房门楣为主,主要作品有福禄寿门楣,牡丹、荷、菊、梅四季花卉门楣,及牛马年好种田、三羊开泰、鹤鹿同春等。砖雕以樨头、飞檐斗拱、中脊平草、影壁檐为主,主要作品有西牛望月、天马行空、鹤鹿同春、狮子滚绣球、麒麟双环、麒麟双胜、喜鹊登梅及正方清水脊上的“平草”等。石雕,以脚柱石为主,作品有瓶花等。另外主厢房房檐使用的模烧兽头滴瓦、瓦当,也为建筑增色。

金石碑刻

涞水自汉代建县以来,历代重大活动,基本都有金石记载。由于年深日久,自然侵蚀、战争和人为破坏,绝大多数都已湮没,保存至今已是凤毛麟角。近年来,涞水县对金石遗物进行了调查、登记和妥善保管。通过调查,现存各种石碑60余通,其中唐代1通,辽、金代3通,元代1通,明代28通,清代30通。另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纪念碑12通。

古碑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建立和重修寺、庙、观、祠、塔碑记、修桥、修路、修井、修建学校碑记;主要记述创建年代、地理位置,重建、重修过程等;二是警示碑,如西义安村戒赌碑、娄村三义庙大旱碑记、紫凉寺千人邑记碑等;三是功德碑,主要记述碑主人一生功绩,如金山寺无量寿宝塔记、唐翁政绩碑、玉泉院龙安长老正云德行碑记等;四是墓碑、墓志铭等,主要记述墓主人生卒年月、曾任职务、主要功绩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诗文碑和陀罗尼经幢,比较典型的是米万春的“金水望南山”碑。

古树名木

据林业部门对7个乡镇调查,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78棵,其中1000年以上的19棵;500~700年以上的5棵;250~450年的4棵;100年以上的1950棵(柿子树750棵,核桃树1200棵)。

在众多的古树中,九龙镇清泉寺的银杏树当为古树之首,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4米左右,胸围达5.1米。其次是赵各庄六顺村村口国槐,树高17米,胸围8.47米;涞水镇薛家庄村的国槐,树高15米,胸围6.34米;明义乡南秋兰村古楸树,树高20米,胸围5.6米;三坡镇下庄村侧柏,树高9米,胸围3.4米,树龄500年以上;娄村满族乡庞家河村旱柳,树高13.6米,胸围2.2米,树龄450年。在众多古树中,国槐占的比重最大,树龄最长,千年以上的有17棵。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