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高阳县—历史名人

更新时间:2012-09-12 17:30:00点击次数:26542次

高阳有民谣:“高阳出大布,高阳更出人物。”从古至今,在高阳大地上产生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刀儿:农民起义领袖。又作魏刁儿。高阳人。隋大业十一年(615)与王须拔同时于上谷起义,自号“厉山飞”,率众十余万转战于今河北、山西等地,次年部将甄翟儿率兵十万攻太原,困李渊于西河雀鼠谷,杀隋将潘文长。王须拔战死,魏刀儿尽收其众,踞深泽称魏帝,后被窦建德俘杀。

王昺:明朝大臣。高阳县城东街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尚隆庆皇帝六女儿延庆公主为驸马,官至太子太师,掌宗人府事。王昺才华出众,擅诗词创作及绘画,名闻宫廷。时廷中书画家董其昌、陶望龄均与之交往甚密。王昺做官无勋贵之气,风趣幽默,深受人们爱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在家乡流传。著有《白洋诗草》等。

孙承宗(1564~1638):明末重臣,抗清义士。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为天启帝日讲官,历任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孙承宗沉毅果敢,有谋略,文武兼备,通晓边事。天启二年(1622),后金兵先后攻陷辽阳、广宁等地,京师告急,朝廷无措。孙承宗自请督师御敌。受命之后,不负重望,亲临前线视察、督战,出奇制胜。抚辽四年,拓地400里,屯田5000顷,安置难民数百万,练兵10余万,筑城54座,迫使后金兵后退700里,稳定了形势,使京城转危为安。后为魏忠贤诬陷,罢职归里。崇祯二年(1629)后金兵入大安口,朝廷复用守通州、山海关,先后收复永平、迁安、遵化、滦州等地。四年(1631),复罢职。十一年(1639),清兵绕道入长城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与全城军民抗敌,终因众寡悬殊城破被俘,孙承宗以弓弦自缢,举家40余口同时遇害。孙承宗作为抗击后金(清)的军事统帅,发现并培养了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满桂等军事将领,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并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了火炮。一生著述甚丰,军事方面著有《车营百八扣》,文学方面的著作有《高阳集》等,他还总纂了天启四年《高阳县志》。一生集古代先贤之大成,谥“文正”。

马三峰:西河大鼓艺术家。本名马大河,人送绰号“马三疯子”,晚年艺名“盖京南”。高阳教台村人。原习唱木板大鼓和弦子书,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他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的基础上,吸收戏曲、民歌的曲调,并用铁板和大三弦伴奏,从而形成了西河大鼓唱腔。马三峰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对这一曲艺形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表演到音乐唱腔日臻成熟,形成了西河大鼓书的雏形。后辈西河大鼓艺人认为,马三峰是西河大鼓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其入门弟子有朱大官、王振元、王再望等,均为西河大鼓名家。

李鸿藻(1820~1897):清朝大臣。字寄云,号兰荪。高阳县庞口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曾任工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因是同治帝师傅,曾为同治代批一切奏章,而被誉为“一代文官祖,三朝帝王师”。在中法战争中主战,中日甲午战争中反对妥协求和,《马关条约》签订,提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的主张。及议和之后,对赔款及割让台湾等条款,当廷痛哭失声以陈心迹。李鸿藻久居中枢,老成持重,为人端方,被清末“清流派”大臣所仰重。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正”。

李煜瀛(1881~1973):社会活动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起人之一。字石曾。高阳庞口村人。晚清大臣李鸿藻第三子。幼随父居京城,家训颇严。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清政府驻法使臣孙宝琦随员名义赴法留学,入蒙达顿莪农校。毕业后又入巴斯德学院及巴黎大学,从事生物和哲学研究。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张静江、吴敬恒发起组织“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周报。是年8月,由张静江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在巴黎创办豆腐公司及工厂,首倡“勤于做工,俭以求学”的留学宗旨,并先后开办高阳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等,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后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社会学教授。1920年与蔡元培在北京、法国里昂创办中法大学,任董事长、理事长兼校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参与建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任董事,是故宫博物院的开创者之一。后任国民党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北平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从事与欧美的外交工作。1948年任总统府资政,1956年定居台湾。著有《石僧笔记》。国民党史馆收藏有《李煜瀛文件》。

孙岳(1878~1928):国民军高级将领。字禹行。高阳西庄村人,明末兵部尚书孙承宗九世孙。孙岳青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勤练武艺,立志救国救民,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22岁时,为替一流浪老者打抱不平,持刀翻入恶霸家中,砍下其头挂于县城门楼上,并留下信件言明为孙岳所为,以不株连他人,之后离家来到易县一寺庙中暂做僧人以避祸。清光绪三十年(1904),孙岳身披袈裟考入保定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岳被黄兴任命为苏、沪、宁、扬、镇五路军总司令,在江北大破张勋辫子军。1913年任讨伐袁世凯一路军总司令。1924年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使北洋军阀政权土崩瓦解,随后与冯玉祥联名邀孙中山北上。后任直隶督军兼省长,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等职。孙岳戎马一生,官至国民政府委员、陆军上将。1928年病故后却家无余资,家人无力营办丧事。冯玉祥、李烈钧、杨虎城、马法五等生前友好出资将其安葬于北京颐和园西北墓地。

王锡疆(1905~1925):中共早期党员,保定地区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字仲强。高阳利家口村人,1917年进入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受该校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等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籍,以新观念认识社会。1920年,邓中夏来保定讲学,开展共产主义活动。在邓指导下,王锡疆在校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由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在保定育德中学筹建党组织,发展青年团员百余人。11月在育德中学创建保定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任书记。192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2月负责中共北方区委宣传工作。1925年5月30日上海惨案发生后,组织5万多名群众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罪行。11月又组织群众举行示威,揭露“关税会议”阴谋,遭军警镇压。11月22日,为掩护群众,被军警毒打,造成头部内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0岁。灵柩运回故里安葬。

杨景山(1903~1927):革命英烈。高阳南街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后从事革命活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担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兼北京团委书记。1927年4月6日与李大钊一起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于28日与李大钊一起就义于北平。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亲自批准为其立碑并书写碑文。

佟麟阁(1892~1937):抗日英烈,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捷三。高阳边家务村人。行武出身。1936年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七七事变”时,担任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率部抗日,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日军血战。7月28日,因头部再次中弹,壮烈殉国。殉国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北平人民在抗战胜利后,将南河沿路改名为佟麟阁路。

马法五(1893~1990):国民党军将领。别号赓虞。高阳南街人。行伍出身,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副师长。1926年赴包头参加“五原誓师”,响应北伐革命。1932年任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副军长。1935年4月授中将军衔。抗战时期率部多次与日军血战。曾参加徐州会战,斩获颇丰,为抗日名将,1942年升任第四十军军长。解放战争期间,在邯郸战役中被刘邓大军俘获。次年3月与叶挺换将获释,任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和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北平解放后去台湾,被任命为台湾“总统府”资政。但从不到任,在大街上卖豆腐,以示对蒋氏政权的不满。

盖叫天(1888~1970):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本名张英杰,号燕南。高阳西演村人。盖叫天少有大志,著名京剧泰斗谭鑫培艺名“小叫天”,他则为自己取艺名“小小叫天”,时有人取笑讥讽,他遂改名“盖叫天”以明心志。成名后长期演出于江南、上海地区。1934年在上海演出《狮子楼》时,从两丈多高处跳下,因怕伤及其他演员,失足骨折,断腿穿靴而出。盖叫天强忍疼痛,金鸡独立,至演出结束后倒地昏迷。后经医治,腿骨错位,虽不碍及行走,但无缘再上舞台。盖叫天为了重返舞台,为求得艺术的精湛,毅然自己砸断断腿重新接骨。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京剧“盖派”艺术,风靡大江南北。代表剧目有《武松》、《一箭仇》、《洗浮山》、《三岔口》等,拍摄电影《盖叫天舞台艺术》、《武松》。“盖派”京剧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戏剧的表现力,增强了中国京剧艺术的程式美和造型美,盖叫天晚年还拍摄了艺术纪录片《粉墨春秋》,著有《燕南寄庐杂潭》。周恩来曾赞其:“勤学苦练几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学到老。”陈毅元帅为其题词:“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田汉赋诗称赞:“断臂折肢寻常事,练就张家八百枪。”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齐宗康,字如山。高阳庞家佐村人。习通德、英、法文。民国前,游学日本、欧美,并开始搜集京剧资料,从事戏剧研究。1912年回国,致力于戏剧创作。与梅兰芳交谊甚笃,相与研究戏曲音乐,直接帮助梅改编剧本,为“梅派”艺术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梅兰芳演出的多部新编戏和文明戏,如《黛玉葬花》、《嫦娥奔月》、《洛神》、《千金一笑》和时装戏《一缕麻》等均为齐氏所作,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组建北平国剧学会,任会长,并附设国剧传习所。期间编辑出版《国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众多珍贵戏曲资料。齐如山藏书极丰,专门搜集戏曲小说方面的书刊。自民国初年开始购藏,多获罕传珍本,且涉及音乐、舞蹈、服饰、美术、杂技等。明代富春堂、文林阁、继志斋等名家所刻戏曲小说,多有收藏。齐如山一生著述很多,1962年病殁于台湾。

翟树功(1894~1932):革命英烈。高阳尖窝村人。幼年读私塾,14岁投师习武,为人侠义,嫉恶如仇。早年曾在孙岳部下从军,因愤于军阀混战而回乡,1930年经族侄翟家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西陶口小学武术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6月,任中共保属特委委员兼高阳县委书记,为高蠡暴动组织人员,筹集枪支,制订行动方案,做了大量工作,并准备在高西、高北地区组织暴动,由于高蠡暴动提前爆发联系中断而未果。9月12日被敌特包围,受伤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0月19日英勇就义。

韩世昌(1896~1977):昆曲表演艺术家。高阳河西村人。自幼入戏班学艺,工小旦、青衣。经过几十年艺术实践,逐渐成为昆曲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表演风格清新妩媚,功力深厚,自成一家。代表作有《琴挑》、《牡丹亭》、《闹学》等,1928年,曾率20多位昆曲名伶东渡日本演出昆曲,引起了极大轰动,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新中国成立后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是北方昆曲艺术的一代宗师。梅兰芳曾称自己是韩世昌的学生。

王守义(1898~1981):爱国华侨。字仲仁。高阳西田果庄村人。早年入李煜瀛开办的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学习,后赴法勤工俭学。在巴黎期间学会飞机驾驶与修车技艺,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交往密切。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后任法国华侨俱乐部副主席。邓小平、华国锋、邓颖超等领导人访法期间,参与接待,与邓小平久久拥抱,互表思念之情。后与著名画家潘玉良同居,并出巨资保存潘玉良的传世之作,有关事迹被拍成影视作品《画魂》,传为艺坛佳话。晚年情系桑梓,曾两次回乡探亲,资助乡里的教育、华侨工作,聂荣臻曾代表邓小平接见招待。

侯德封(1900~1985):地质学家。字洛村。高阳河西村人。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地球化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开拓者,对北方煤田地质进行过系统研究,为发展国内钢铁工业积极寻找铁矿,对锰矿、铜矿、稀有金属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做出重要贡献。在理论探索方面,开创中国地球化学和核子地质学新领域,推动了陆相生油理论以及沉积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筹建并领导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1957年为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中国矿业纪要》第三、四、五卷、《关于陆相沉积和盆地石油的一些问题》、《核子地球化学》、《金属成矿论》等著作。

王重民(1903~1975):版本目录学家,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方志学家,中国敦煌学创始人。高阳西良淀村人。早年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地收集拍摄流落到外国的敦煌残简和珍贵文献并带回国内,创立了中国敦煌学,著有《敦煌古籍叙录》、《中国善本书提要》、《敦煌变文集》、《老子考》、《图书与图书馆论丛》、《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等著作。回国后,任多所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等,并参加《永乐大典》的影印工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界影响深远的一代通才。

苏秉琦(1909~1996):考古学家。高阳北沙窝村人。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的创建人,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国考古史上著名的科学论断,如仰韶文化、西周文化、中国古代断代史、红山文化等著名考古学专题。参与了一大批考古发掘实践活动,撰写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考古文献、著作,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工作者,桃李满天下,是中国当代考古学的一代宗师。1978~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从1978年起为考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为北京大学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委员。1979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担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

齐越(1911~1993):播音艺术家。高阳庞家佐村人。1947年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男播音员,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文告、新闻经齐越播出,使人民倍受鼓舞。新中国成立时参加开国大典的现场直播工作。曾先后播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彭总身边》、《巍巍昆仑》等名篇著作,影响了一代听众。晚年参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审判播音工作,并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在长期播音播音中,形成了自己庄严稳重、大气磅礴的播音艺术风格,在中国播音界独树一帜。

解秀梅(1933~):战斗英雄。高阳于堤村人,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女英雄王芳的原型。解秀梅从小饱受饥寒,哥哥被日军杀害,她做军鞋支前,参加妇救会。1950年参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生入死,救护伤员,深入前线,鼓励将士,荣立一等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女兵中,是惟一的一等战功荣立者,获朝鲜国旗勋章。曾作为志愿军代表向毛主席献花,向金日成首相献花。归国后,在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54个县、市,为5100万人次作了数千场报告,获“人民功臣”称号。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