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慧能

更新时间:2013-01-16 16:50:00点击次数:7165次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卢。范阳(今涿州人)。其父是一位官员,被贬到岭南,落籍新州(治今广东新兴)。慧能幼年丧父,与寡母又迁至南海,因家境贫寒,稍长以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他虽不识字,却悟性极强,一次听人诵《金刚般若经》便心有所感,发愿学佛。

24岁时,他辞家往蕲州黄梅(今属湖北省),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作“行者”。慧能初到蕲州,弘忍令慧能在寺内做劈柴舂米等劳役,在僧众中地位很低,大约过了8个月,弘忍为考察弟子们对佛教义理的理解程度,命寺僧们作偈语。作为教授师的大弟子神秀在廊壁上写下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没有得到弘忍的认可。慧能也作了一偈,因不识字,请人代书于壁上,其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了弘忍的赏识,让慧能三更登堂入室,授以法衣,这就是“继承衣钵”的出典。慧能得到法衣即刻南下,途中摆脱了众多僧人的追夺,回到岭南,在岭南隐居了15年。一日到广州法性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心动。印宗法师觉得慧能“定非常人”,于是执弟子之礼,求教佛法真谛,并为他剃发,慧能正式受戒为僧。

仪凤二年(677)到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30余年,弘扬禅学,宣传“见性成佛”,提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说。因在南方倡导顿悟法门,称为南宗。“顿悟”说是禅宗南宗区别于其他教派的显著特征,这是慧能将印度传入的佛教本土化、平民化、现世化的思想和理论,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被奉为禅宗“南宗”之祖,成为禅宗正系。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

近代学者钱穆指出:“唐代之禅宗,从上是佛学之革新,向后则成为宋代理学之开先,而慧能则为此一大转捩中之关键人物。”其说教后由弟子们汇编成书,称为《六祖坛经》,是中国人自创的唯一一部佛经。

 

(编辑:admin)
  • 上一篇:义净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