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三章 战火硝烟 靖难之役

更新时间:2020-01-01 21:32:53点击次数:5625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朝代,276年间共发生战争578次,发生在保定或与保定有关的战争有9次。其中靖难之役涉及面最大、时间最长。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逝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称惠帝。第二年改元建文,故惠帝又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对诸位皇叔手中的权力感到忧虑。他的伴读老师太常寺卿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建议他“削藩”。建文帝按照两个谋臣的意见,顺利削除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的权力。接下来准备削除燕王朱棣的权力,着手在北平周围部署兵力。

形势危急,此时一个叫道衍的和尚趁机劝朱棣发动战争,夺取皇位。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七日,朱棣聚集将士隆重誓师,为了师出有名,不违祖训,先写了一封奏折给建文帝,以讨伐给建文帝出主意的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之恶,扶国家之既坏”“奉天靖难”为名兴兵。

建文帝闻讯慌忙召集廷臣商讨对策,按照众人意见,先削除了朱棣属籍,不再承认他是朱家人。并向天下颁发“燕王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的定性,使举国皆知朱棣谋反。同时命老将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将军,速调发各处军马,率师北伐。

白沟河及济南之战作战经过图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二十四日,耿炳文率13万北伐军向河北进发。八月十二日抵达真定,并派部将徐凯带兵据河间,潘忠据鄚州(今任丘北)、杨松率领先锋九千人扼守雄县。中秋之夜,朱棣率兵攻雄县,杨松九千将士全军覆没,鄚州守军开城投降。朱棣乘胜率军经安州、高阳、蠡县、博野、祁州至无极。八月二十五日,直抵真定。耿炳文出城迎战不利,入城固守。朱棣攻城三日不下,鸣金收兵回燕。

建文帝闻耿炳文兵败,遂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一日,李景隆率军自德州北进,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自真定出兵北进。十八日,李景隆兵至河间,郭英、吴杰至保定。北伐军合军60万,号称百万。

朱棣四月五日率师出北平南下迎敌,二十四日中午至白沟河北岸,立足未稳便遭到拥护建文帝的都督平安所统军队的伏击。燕军措手不及,连连退却。朱棣率部分骑兵绕至平安军背后发起攻击得胜。正当朱棣乘胜前进时,李景隆、郭英、吴杰率大军赶到,双方展开激烈厮杀。由于建文军有火器,使朱棣的骑兵优势不能发挥。每次朱棣骑兵冲至阵前时,建文军火器齐鸣,朱棣军猝不及防,纷纷落马而死。朱棣在拼杀中迷失了道路,他和剩余的三骑靠河流辨别方向,勉强返抵大营。

次日清晨,10万朱棣军渡白沟河准备再度发起进攻。李景隆、郭英、吴杰横阵数十里以待。双方交战,朱棣亲冒矢石冲杀在前,三次易马而战。但朱棣军死伤惨重,朱棣几处绝境,幸亏其二子朱高煦率军救援,朱棣方免于一死。午后,建文军同当地驻军再度向朱棣军猛攻。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股旋风将李景隆军中的旗杆吹折,对军心产生影响。朱棣见状,乘势令轻骑绕到敌阵后方,顺风纵火,引燃了李景隆大营。建文军溃散,朱棣军乘胜追击,“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另降服十余万众,李景隆单骑南逃。让平安、吴杰驻定州据守。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又从北平出兵,经涿州、保定、定州至藁城。三月,破盛庸军。闰三月,破平安、吴杰军。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军进入南京城,朱棣即皇帝位,为明成祖,改元永乐。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