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郝经

更新时间:2013-01-18 15:47:00点击次数:5338次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原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长治南)人。金亡后迁保州城(今保定),其父郝思温于蒙古太宗十年(1238)在满城任职,不久去职。因家贫,居保州铁佛寺,“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 后为守帅张柔、副帅贾辅延聘为宾客,教诸子读书。两家藏书皆过万卷,郝经得以博览群书,并师从元好问。

蒙古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一带),召见郝经,问以经国安民之道,郝经上书言数十事,极受赏识,遂留王府。宪宗统兵入蜀,命忽必烈总领东路兵马南下。郝经建议忽必烈修德布惠,绥抚百姓,控制诸道,加强边防,顺时而动,以待西路军之进展。忽必烈以杨惟中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以郝经为副,统率归德(治今河南商丘)军,先行至江上,以布恩信,纳降附。宪宗入蜀进军缓慢。郝经分析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建议以大军压宋,逼宋讲和,军事上先荆、襄后淮甸,据淮甸而后江南,政治、军事并举,攻敌、安内并行。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兵围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元宪宗蒙哥死于合州(治今重庆合川)钓鱼山下。消息传来,郝经又上《班师议》,劝忽必烈与贾似道议和北返,以争夺帝位。忽必烈采纳郝经等建议,即回师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以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以定和议。郝经至宿州(治今安徽宿县),命副使刘人杰、参议高翔与宋商洽朝见日期,书上不报。郝经又致书宋相贾似道及宋将李庭芝,李庭芝对郝经表示怀疑,而贾似道正以却敌为功,恐郝经至,其阴谋败露,将郝经扣留真州(治今江苏仪征)。郝经多次上书南宋皇帝及贾似道,陈述战和利害,并请入见及归国,皆不报。至元十一年(1274),丞相伯颜统兵伐宋。忽必烈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扣留使者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礼送郝经归元。郝经归途患病,忽必烈命枢密院及尚医近侍迎接。次年夏回朝。逝后封冀国公,谥“文忠。

郝经尚气节,主张学以致用。拘宋16年,以著述为事。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行人志》等。仅《续后汉书》90卷传世。另有《陵川文集》39卷。

在保州期间,遍游名胜古迹,吊古凭今,写下大量诗文。为廉将军庙、赵简子庙、万卷楼、铁佛寺、横翠楼、临漪亭和易州(治今易县)四贤祠、完县(今顺平)城尧帝庙等撰写了碑记,赋有《贤台行》、《张燕公读书台》等诗。

 

(编辑:admin)
  • 上一篇:刘好礼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