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名人士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社会知名人士 > 正文

金骏声

更新时间:2013-02-19 11:49:00点击次数:234034次

金骏声(1876~1936)字凤仪。满族。清苑谢上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师范毕业后,到崇实中学任教,严于治学,升任学监。1912年受总统府委托,赴东北三省宣讲“废帝制,改共和”的重要意义。1914年任黄河救灾委员会秘书长。而后在保定省立第六中学任教务主任,兼教语文、历史与书法。1922年任清苑县劝学所所长。翌年,劝学所改称教育局,任局长。创办清苑师范,规划全县小学教育的发展布局,倡导“拆寺庙、改学堂、废私塾、办新学”,讲求学以致用,被誉为办新学的先驱。1924年辞去教育局长职务,先后到保定师范学校、保定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1933年,国民党在保定设立行营,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先后被捕。在白色恐怖日甚一日的情况下,金骏声大义凛然,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先后冒险营救出李光新、黄伯梁、何兆熊等8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金骏声因营救和支持爱国学生的革命行动,被学校解聘。返回故里后,继续办学,担任清苑县第六高小(谢上)校长。筹借资金,扩建校舍,添置图书;开设农业技术课程,引导学生面向农村,学用结合。为解决贫苦学生的学习费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立消费合作社及工艺组增加收入;开办超龄班,修建学生宿舍,解决社会青年入学及外乡学生住宿问题。

1936年春,金骏声针对日军的不断侵略,以满腔爱国激情书写了满城普济桥碑文,指出日军侵华是“人侮由我,绝非由他”,号召“河南河北,士当立志,竭虑殚精,共策国事,同心协力,还我山河”。4月,爱国人士常介仁之子(共产党员)在北平(今北京)被捕,随后常介仁被国民党保定行营逮捕。为营救常介仁父子,五日内奔波于平、津、保之间组织营救,常介仁被保出狱,金骏声却忧劳成疾,不久病逝。

金骏声工诗文、善书法,其书法博采众家,自成一体。书写的《永字八法》、《李淳大字八十四法》、《书家事略》、《节录书法三昧》等遗墨,端严清秀,灵活闲雅,为珍贵的书法文物。

(编辑:admin)
  • 上一篇:白锡昌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