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雄县—乡土文化

更新时间:2012-09-24 09:01:00点击次数:253147次

民间音乐

雄县民间音乐主要为吹奏乐。吹奏乐分吹打乐、鼓吹乐、锣鼓乐三类。吹打乐主要乐器以笙、笛为主,主要演奏曲牌有\[蒲坛咒\]、\[泣颜回\]、\[小烈马\]等,多用于敬神、赛会。鼓吹乐乐器以唢呐、笙、二胡为主,主要曲牌有\[朝天子\]、\[哭城\]、\[抬花轿\]、\[百鸟朝凤\]等,多用于婚丧事中,锣鼓乐配器以大鼓、大钹为主,主要用于伴奏,如龙灯会、狮子会和大鼓会等。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雄县高庄村建音乐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乐队(音乐会)几乎遍及全县各村,有民间吹奏艺人近千人。艺人们开始演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和《东方红》等新曲,艺人张福才、陈福全、郝延苓曾随中国杂技团民乐部赴苏联、加拿大、荷兰等国演出。20世纪60年代后,民间吹奏活动逐渐减少或停止。1982年以后有所恢复。尚能演奏或开展民间吹奏活动比较活跃的有韩庄、南十里铺、小谢、西柳等20余村,吹奏艺人250余人。

最有特色的当数亚古城音乐圣会,据传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建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现保留的\[泣颜回\]曲目已有两千余年历史。1958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去高碑店演出,队伍齐整演奏出色,录音现存于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音乐会解散,乐器乐谱大部被毁。改革开放后,音乐会逐渐恢复,从特点来看,其打击乐分为新老二套打法,共分9节,全国罕见。现该会与杜庄、北大阳、开口、赵岗等村音乐会已恢复古乐演奏,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农村,源于清代中叶。其前身是弦子书、木板大鼓。大约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冀中有很多属于大鼓类的说唱形式,曲目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唱腔朴素,乡土气息浓厚,伴奏形式简单。演员自弹自唱,形式活泼。有一位叫马三峰的高阳艺人对其进行创新,吸取了戏曲、民歌、叫卖的音调,丰富了原来曲调的表现力,并把小三弦伴奏改为大三弦,木板改为铁片,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基础。马三峰的弟子王振元(雅号老毛贲)、王再堂(雅号转眼王),均系雄县人。其中,朱化麟创作了很多新的曲调,在师承前辈的基础上,自成一派,以“说唱并重、台风潇洒、雅俗共赏”著称,所传弟子很多,开创了“朱派”西河大鼓。王再堂(1865~1942),雄县胡辛庄村人,擅长长篇,嗓音洪亮,听众喜爱。王振元(1853~1917),雄县昝岗人,以“嗓音浑厚、表演丰富、形象逼真”成为王派创始人。他们都对西河大鼓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雄县西河大鼓已传承五代,代表人物有王魁武(二代)、李成林(三代)、李国春(三代)、赵连方(四代)、郭祥彬(五代)。1989年全县西河大鼓艺人47人。

武术

明清时期雄县武风鼎盛。本籍人有武进士23名,武举人74名。清末至民国初期,又涌现出国隐东、董宪周、刘士俊、刘成友、高振东、陈子正、刘法孟、姚建华、刘淑云、刘振武、陈国庆、鲍希勇、刘汝池、徐净波等76名武术名家。新中国成立后,流传于雄县的主要有少林、翻子、鹰爪翻子、形意、太极、晋子、洪掌、绵张等八个门派,以开口、孤庄头、李林庄、宫岗、十里铺、常庄、葛各庄等村习武者较多。其中以鹰爪翻子拳影响最大。1983年,县体委对发源于本县的鹰爪翻子拳进行挖掘整理,由老拳师陈国庆提供资料并演述,张星一整理成《鹰爪翻子拳》一书,于1986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鹰爪翻子拳是著名武术大师刘士俊所创,其弟子陈子正等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精武会,江南、香港及海外精武分会开始传授的一个拳种,主要包括:鹰爪行拳10路、鹰爪连拳50路,相继在北京和陈氏家乡等地广为流传,被习者公认是一优秀拳种。

民间花会

载歌载舞的民间花会在雄县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前有舞蹈性花会13种94道。其中高跷21道、钟幡5道、龙灯13道、霸王鞭8道、叉会7道、花杂8道、五虎少林16道。雄县高跷分为板跷、中速跷、快跷三类。板跷特点为迈三步退一步,划着圈走,有跳障碍等特技。霸王鞭舞是手持鞭和彩扇,边唱边舞。叉会主要节目有“大枪叉”、“单刺”、“单花刺”、“拌脖”等18个。钟幡舞有杂技性质,表演者用牙、头、手、肘等不同部位支撑两丈多高的钟幡,表演“蹿件”、“断梁”、“挂玉”、“一点水”等14个节目。龙灯舞有单花、双龙、长龙、一条半龙之争,长者可达九丈九尺(大营村)。一人持彩球戏龙作舞,表演节目有“单跳尾”、“双跳尾”、“凤凰展翅”、“鲤鱼跳龙门”等15个。钹舞又称舞吵子,24副大钹一齐舞动敲击。

民间工艺

纸花:以米家务乡米北庄、米西大村为中心,据载,纸花制作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花色品种由过去的小枝子花、朵花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绢花、草花、金银花、麻绒花、拉翻花、蜡花和聚酯薄膜花7大类别,上百个品种。现有纸花生产从业人员约14600人,从业户数近5000户,年产值5800万元,利税1200万元。并形成纸花交易市场,市场拥有商铺及摊位1100个,从业人员达3500人,年交易额达5000万元,利税1100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朝鲜、蒙古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纸花之乡”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纸花市场。

花炮:明嘉靖年间,雄县东河岗、皮家营等村即有花炮生产,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产品为鞭类、双响类。新中国成立后,花炮生产逐步发展,现已发展到6个乡镇43个村2000多户,产品有3大类60多个品种。其中,百花争艳、锦上添花、群星聚会等礼花备受欢迎。产品销往华北、东北等地。东河岗村正月十九,双堂村正月十五都举行焰火晚会,俗称“放焰火”、“放盒子”,燃放焰火,庆祝新春,驱灾纳福,祈求平安吉祥。

雄州黑陶:属无釉陶品,系中华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组成部分。失传已近4000年。经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雄县于1986年开始生产,以其色如墨玉、声如钟磬、纯净细腻、造型各异、光泽照人、璀灿夺目的特色,成为观赏保存及馈赠宾朋的佳品。现已形成黑陶、刻陶等系列产品,460多个品种。雄州黑陶曾多次在世博展、全国博览会、河北科技博览会上受到好评。

苇编:雄县有苇田470公顷,年产芦苇350万公斤。芦苇主要用来纺织苇席。雄县苇席以颜色洁白、质地柔软、韧性良好、做工精细、图案精致闻名遐迩。深受军需、民用、包装、运输、基建、外贸等用户的青睐。每年、根据社会需求情况编织炕席、苫垫席、囤席、包装席,行销本省及东北三省和京、津两市,年年畅销,从未积压。近年来,民间艺人开发了苇编画等工艺品,其人物、花、鸟、鱼、虫、自然风光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装饰房间、馈赠亲友,独具水乡特色的佳品,具有广阔的市场。

剪纸:雄县里合庄村女艺人郭扬帆是雄县剪纸的代表人物,她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能力,其作品有花鸟鱼虫、山水建筑、戏曲典故、人物等,丰富多姿,惟妙惟肖,深受人们喜爱。[LM]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