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十章 “学生城”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地方大学——畿辅大学堂

更新时间:2020-02-03 10:59:32点击次数:241592次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直隶总督王文韶为推动直隶教育维新,上奏清廷,准于省会保定创建畿辅大学堂。第二年春,清苑知县劳乃宣于西关外灵雨寺行宫筹办开学。这是保定第一所新式大学堂,开直隶高等新式教育之先河,也是中国首批创建的高等学府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同年创办。

为办好大学堂,王文韶、劳乃宣草拟了《畿辅大学堂章程》,对办学总纲、课程设置、入学条件、聘用教习、经费等,都有详细规定。光绪二十四年《直隶总督王文韶奏折》说:“学堂正课经史之外,参以皇朝三通会典通礼律例,近代名臣奏议,中外通商条约,及西国史志舆图公法刑律官制学校工农兵商诸政书。延聘学识纯正、纵贯本末之儒,为之讲授大义,稽究得失。其算学乃六艺一端,为格致诸学所从出;文字亦方言支裔,为通译西学之本根。于正课外,立算学、西文二门,延请京沪同文方言馆艺学已成者二人,分教英、法言语文字,并中西图算。”从课程设置看,引入科学,中外兼习,较书院前进了一大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德英意四国联军侵入保定,焚毁了灵雨寺,已有一定规模和办学经验的畿辅大学堂破坏殆尽。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后,改原畿辅大学堂为直隶高等学堂,亦称保定大学堂。在毁坏的基础上进行重建,19024月,直隶高等学堂正式开学。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受袁世凯委任担当直隶高等学堂总教习,并将该学堂建为天津的北洋大学堂预备学堂。

据当年在此读书的学生薛允中回忆:19058月,他们从广平府(永年县)来到省城保定,同级学生500人,分10个班上课。“直隶高等学堂校址在保定城外西南隅,校舍建筑巍峨壮观,濒临河曲,远隔闹市。亭台楼榭,散布其间,河水支流绕穿校内曲折而出。环境清幽,人迹罕至,诚为育才讲学胜地。该校监督为王景禧,翰林出身。下设斋务、学监,及其他职员多人。中文教务长为清末科状元刘春霖;西文教务长为新自英伦归国之吴烓灵,外有总教习丁家立,往来于津、保北洋大学及本校之间,不时在校小住。”中文课程为国文、伦理、经学、论理各科,由中国教员任教;西文课程为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由外国教员分担,课本购自国外之英文原版。

学校重视体育运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元月,《教育杂志》第一期刊登《保定高等学堂创始运动会章程》,其中规定,保定高等学堂为运动会创始者,并主持每年39月举办的两次省城运动会,各学堂报名参加,设银件奖品3种,跳高得银虎,跑快得银马,踢球得银狮。得此彩者携回本堂,以示光耀,交学校监督(校长)收存,待下次比赛交回。1911年长辫子学生比赛照片刊登在英国报纸上。

1913年,直隶高等学堂撤销,并入天津的北洋大学。直隶高等学堂的监督、总教习,除丁家立这样的外籍教育家,均为国内著名文化学者、教育家,如王景禧,曾为翰林院编修;刘春霖,清代末科状元;张伯苓,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创始人,等等。学生,也是集天下英才,如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就是从畿辅大学堂走出的。

(编辑:保定方志)